文学文本与襄阳的城市文化身份
本文关键词:文学文本与襄阳的城市文化身份
【摘要】: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而这种差异化的特质是蕴育城市文化身份的重要基因。"三国因襄阳而起,襄阳凭三国而名",襄阳在三国时期的灿烂历史积淀了它厚重而又独具魅力的文化蕴涵,引发了后世文人对"襄阳三国文化"的丰富想象和积极建构。在关涉襄阳的诗歌、三国戏以及小说《三国演义》等文学文本中,襄阳与三国文化反复交织,彰显了不同作者对"襄阳三国文化"的不同认知和认同,从而催生了襄阳"中国三国文化之乡"这一金质城市身份名片,体现了文学与城市相互见证共同建构的关系。
【作者单位】: 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 文学文本 襄阳 城市文化身份
【分类号】:I206.2;K203
【正文快照】: 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而这种差异化的特质是蕴育城市文化身份的重要基因。襄阳地处湖北北部,汉水之滨,城墙初筑于汉代(具体年代无考),时为县邑。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迁至襄阳,使襄阳跻身于州之首府的行列。经过刘表一系列的整治规划,襄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友仁,牛普选;论“三国热”与《三国演义》研究的新视角──写在《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播映之际[J];许昌师专学报;1995年02期
2 武安国;李白诗中的诸葛躬耕处[J];南都学坛;1995年01期
3 邓光礼;孟诗《登安阳城楼》之“安阳”应作“安养”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4 陈辽;为“三国文化”流光溢彩──读盛巽昌的《(三国演义)补正本》[J];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5 李树新;三国文化熟语探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李培竹;;大盗一枝梅[J];故事世界;2006年21期
7 张世美;;紫玉荷花壶[J];故事家;2007年05期
8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J];党员干部之友;2007年04期
9 黄毅;;襄阳:诗词中的唐代“艳都”[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2期
10 周大新;;活在豫鄂交界处[J];人民文学;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竺岳兵;;李白“移家东鲁”考[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2 李曼农;;李白《上李邕》诗作于江夏说[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3 朱易安;;庄周梦蝴蝶——李白诗歌用事小议[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纪事[C];1989年
4 王利器;;《水浒》的真人真事[A];水浒争鸣(第一辑)[C];1982年
5 陈美林;;《〈宋元春秋〉序》略评[A];水浒争鸣(第一辑)[C];1982年
6 郁贤皓;;李白乐府与歌吟异同论[A];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7 杨芝明;曲树程;;《郭沫若楹联辑注》订补[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8 孟繁华;徐胜利;;张裕钊的讲学生涯及教育思想探析[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代晓东;王小平;;现代文学经典阐释的文学人类学向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博主 王适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农民“作家”的启示[N];人民日报;2011年
2 彭程;散文:在自由的背后[N];文艺报;2009年
3 樊星(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襄阳文化小说”的重要收获[N];湖北日报;2003年
4 刘宏志;批评的解放与文学的发展[N];文艺报;2008年
5 刘志庆;《风云塘马》后记[N];文艺报;2011年
6 王天保;虚构的权力与理想的高度[N];文艺报;2010年
7 白烨 陈福民 李兆忠 周亚琴 贺绍俊 周政保;中国文情报告[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楚良 邵文杰;三千里汉水,,何处是归程[N];光明日报;2006年
9 嘎娃;汉水文化三部曲出版[N];文艺报;2006年
10 徐上峰;中国作家缺了什么[N];文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2 王洁;建国后十七年文学与政治文化之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史卉;魏晋南北朝杂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岳娟娟;唐代唱和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喜瑞;襄阳与唐代诗歌[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计美丽;举隅法与宇文所安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李曦;创作意图、文学文本与文学史叙述[D];西南大学;2008年
4 孙北平;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文学文本与基督教文化[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齐林华;“80后”文学文本话语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钟军;西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官禹平;清代湖北黄州诗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燕子;移动的风景线[D];北京大学;2011年
9 李超;刘过人格与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澎珊;从小说到影视剧:双重文本的对话[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00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00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