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03:33

  本文关键词: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唐宋 科举 落第士人


【摘要】:落第士人是科举制度实行后的产物,是被科举所淘汰的士人群体。唐宋时期是落第士人群体初步形成和发展时期。本文将落第士人置于唐宋时期大的历史背景之下,以落第士人本身生存和发展状态为主要内容,对唐宋时期落第士人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本文分序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序言,作者主要是通过一些数字资料和描绘性语言,对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群体总体力量进行一个量的分析,勾勒出落第士人群体生成、发展的大致脉络,为进一步研究落第士人做好铺垫。并介绍目前学术界对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研究状况、选题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正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政治生活。主要阐释落第士人与政权关系。作者认为,唐宋时期落第士人与政府关系大致分三种,一是积极入仕,与政权合作;二是退隐山林,与政权保持中立;三是反抗叛逆,反对现政权。从这三个层面揭示出唐宋时期落第士人政治生活的全貌,并总结唐宋落第士人在政治上的差异,分析其发展趋势。 第二章,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经济生活。主要描述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经济生活状态及其经济地位。作者从唐宋时期落第士人谋生途径及经济收入入手,详细分析唐宋落第士人经济来源及生活水平的差别,认为从唐至宋,落第士人的经济状况呈下降之趋势,落第士人经济生活贫困程度加剧。 第三章,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文化生活。作者主要从文化的传播、发展、保留三个方面,论述唐宋时期落第士人在文化上的作用。认为唐宋两朝落第士人在文化上的作用是相同的,但贡献有所侧重,并各具时代特色。 第四章,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社会生活。主要叙述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社会交往、社会作用和日常生活。作者认为,科举对落第士人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冲击,无论社会交往还是日常生活,都因科举而发生改变。落第士人的社会地位呈下降之趋势,他们逐步由悬浮在社会上层而下沉至基层社会,但他们在地方事务中找到发挥自己作用的领域,逐步成为一股新的基层社会力量。 结论,总括论文论证的主要思路,在全文的基础上着重论述唐宋时期落第士人整体社会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唐宋 科举 落第士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0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目录6-7
  • 序言7-18
  • 一、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群体的形成与发展7-14
  • 二、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14-15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难点15-18
  • 第一章 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政治生活18-63
  • 一、唐宋时期落第士人入仕途径18-34
  • 二、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隐逸34-43
  • 三、唐宋时期落第士人对政府的抗争43-63
  • 第二章 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经济生活63-105
  • 一、唐宋政府对落第士人的经济政策63-71
  • 二、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经济来源71-96
  • 三、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经济状况96-105
  • 第三章 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文化生活105-119
  • 一、从事教育,传播文化105-108
  • 二、著述立说,发展文化108-115
  • 三、收藏图书,,保存文化115-119
  • 第四章 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社会生活119-161
  • 一、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社会交往119-135
  • 二、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社会作用135-140
  • 三、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日常生活140-161
  • 结论161-164
  • 参考文献164-169
  • 附表169-172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72-173
  • 后记1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铁;;唐宋时期的奁产[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王立霞;;论唐宋水利事业与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确立[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3 朱子锐;;论唐宋小品创作的发展轨迹——《唐宋小品文精读》序[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4 叶玲;;唐宋城市经济的变迁及其影响[J];兰台世界;2011年19期

5 陈丽华;;唐宋时期泉州与东北亚的陶瓷贸易[J];海交史研究;2006年01期

6 方铁;;唐宋两朝至中南半岛交通线的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7 李敏;;浅析唐宋妇女服饰之差异[J];文物春秋;2011年03期

8 贾玉英;;唐宋时期宰相治事制度变迁初探[J];中州学刊;2011年04期

9 魏华仙;;由唐入宋:圣节地方进献的变化[J];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04期

10 杨再喜;;论唐宋古文体系中“文道观”的传承与转关[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石;;试论唐宋时期淮南盐业的发展[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2 陈耀庭;;道教教义创建和发展过程的四次变化——各家对东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和金元时期的道教教义变化论说的综述[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国刚;;“唐宋变革”与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以中古士族为中心的考察[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4 杨柳;;对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思考[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谢涛;;成都唐宋时期城市考古[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颜;;论唐宋时期慈善事业的类型与特点[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7 李天石;;试论唐宋时期奴婢的雇佣化趋势[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8 廖大珂;;唐宋时期广州的波斯蕃商与怀圣塔[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9 汪圣铎;;读《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宋代金银货币的用途》札记[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四辑[C];2002年

10 ;河南省沁阳市澄泥砚厂[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云宽;《风流唐宋》出版[N];湖北日报;2009年

2 记者 蔡葩;澄迈县唐宋文化研究会成立[N];海南日报;2009年

3 宿豫职教中心 马利;浅析唐宋两朝女性地位的悬殊[N];学知报;2010年

4 记者 谢吉恒 郭秀山 通讯员 王宪;唐宋钢铁经济研究院揭牌成立[N];中国冶金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嘉;唐宋街坊里 大道水道交织[N];成都日报;2009年

6 ;探寻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脉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李娜邋记者 文铭权;天全发现唐宋时期屋瓦陶窑[N];四川日报;2007年

8 王洪力;击鼓三百声 八方客商来[N];成都日报;2008年

9 戴建国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方兴未艾的《天圣令》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吴树国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中央与地方分权视野下的唐宋经济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云鹤;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韩凤山;唐宋官学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美华;唐宋礼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宋靖;唐宋中书舍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蒋晓城;流变与审美视域中的唐宋艳情词[D];苏州大学;2004年

7 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陆敏珍;唐宋时期明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涛;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翠改;唐宋时期妇女的家庭经济地位[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丁双双;唐宋时期民间的丧葬消费习俗[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姚志学;唐宋时期家庭生计问题的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牛晓丹;唐宋时期庙会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侯阳;唐宋时期四川盆地农村家庭经济结构变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李娟;唐宋时期湘江流域交通与民俗文化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邱源媛;唐宋雅乐的对比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任丽丽;唐宋时期的养老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金国;唐宋时期关涉李杨题材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10 徐雄;唐宋时期汴州(东京)相国寺形制发展历程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07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07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1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