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春秋时期间谍活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06:48

  本文关键词:春秋时期间谍活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春秋时期 间谍 间谍活动


【摘要】: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诸侯国间相互争霸,诸侯国内,公室内部、公室与卿大夫间、卿大夫与卿大夫间的相互争权是春秋社会的主要特征。为了在争霸或者争权斗争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间谍活动在这些斗争中被利用,而这些间谍活动会对社会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于春秋时期的间谍活动,学界已有相关论文,但这些文章或不够严谨或将春秋和其他历史时期放在一起论述,而且将其他历史时期的间谍活动作为文章的主体内容。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记述春秋事件的史籍中很少出现“谍”字或者直观的间谍人员活动的记录,研究者需要通过对史料中的事件结合间谍的定义进行分析分辨其是否为间谍活动,这就增加了工作的强度以及错误分析的概率。 笔者通过研究将春秋时期的间谍人员分为专职间谍和临时间谍两个部分,其中专职间谍是指那些在史籍中被记为“谍”的人,他们是由国家派出,,从事对其他诸侯国的间谍活动,关于这类间谍史籍中记载很少。春秋时期的间谍主体是临时间谍,临时间谍是指已拥有一个公开身份之后依照指派从事间谍活动,从而临时获得间谍身份的人。临时间谍的构成基本涵盖了春秋社会的各个阶层,夫人、卿大夫、使、医官、仆役、盗贼、囚徒等都可以在史籍中找到其从事间谍活动的记录。他们或以公开身份为掩护或依靠公开身份带来的经验技能从事间谍活动,以达到派出者的目的。 春秋时期的间谍活动种类与今天的间谍活动基本无异。侦查窃取情报、刺杀、内应、散布谣言、离间以及其他一些间谍活动在史籍中都可以找到记载。 春秋时期的间谍活动从原始社会及夏、商、西周三代发展而来,依托于春秋时期列国争霸、国内争权的历史特点迅速发展。通过对春秋时期的间谍活动的研究,笔者归纳出四个特点:第一,多集中在政治领域;第二,大部分具有临时性;第三,间谍多为社会上层;第四,刺杀比重较大。 春秋时期的间谍活动对春秋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争霸活动产生了一定影响。春秋时期的间谍活动是为政治服务的,这些间谍活动对争霸和争权活动都产生一定影响。第二,春秋社会对间谍活动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三、春秋后期出现了间谍理论著作《孙子兵法·用间篇》,其对春秋及前代的间谍活动进行研究和总结,并论述了间谍活动的重要性,提出了科学的使用间谍、选拔间谍的方式和标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春秋时期 间谍 间谍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18;K22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春秋时期间谍活动的研究状况及选题意义10-12
  • 1.2 间谍的界定及间谍活动的追溯12-17
  • 第2章 春秋时期的间谍17-27
  • 2.1 专职间谍17-19
  • 2.2 临时间谍19-27
  • 2.2.1 夫人充当临时间谍19-20
  • 2.2.2 卿大夫充当临时间谍20-22
  • 2.2.3 使充当临时间谍22-24
  • 2.2.4 医、仆役充当临时间谍24-25
  • 2.2.5 盗贼、囚徒充当临时间谍25-27
  • 第3章 春秋时期的间谍活动27-41
  • 3.1 侦查窃取情报27-32
  • 3.1.1 诸侯国间的侦查窃取情报27-29
  • 3.1.2 诸侯国内的侦查窃取情报29-32
  • 3.2 刺杀32-34
  • 3.2.1 诸侯国间的刺杀32
  • 3.2.2 诸侯国内的刺杀32-34
  • 3.3 内应34-36
  • 3.3.1 诸侯国间的内应35-36
  • 3.3.2 诸侯国内的内应36
  • 3.4 散布谣言36-38
  • 3.4.1 诸侯国间的散布谣言37
  • 3.4.2 诸侯国内的散布谣言37-38
  • 3.5 离间38-39
  • 3.6 其他间谍活动39-41
  • 第4章 春秋时期间谍活动的特点及影响41-48
  • 4.1 春秋时期间谍活动的特点41-44
  • 4.1.1 多集中在政治领域41-42
  • 4.1.2 大部分具有临时性42-43
  • 4.1.3 间谍多为社会上层43
  • 4.1.4 刺杀比重较大43-44
  • 4.2 春秋时期间谍活动的影响44-48
  • 4.2.1 对争霸活动产生一定影响44-45
  • 4.2.2 对间谍活动的重视不断加强45-47
  • 4.2.3 间谍理论著作的出现47-48
  • 附表:春秋时期间谍活动一览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4
  • 导师及作者简介54-55
  • 后记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民;王谦;;孙子“无所不用间”思想发微[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张兆端;;“间谍”称谓考[J];公安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3 韦国绍;浅议春秋战国时期的离间术[J];国家安全通讯;2001年10期

4 周军;;中国古代军事情报保密思想述略[J];军事历史研究;2006年02期

5 吉家友;;间谍战在战国时期的运用[J];军事历史研究;2011年01期

6 易泽阳;;春秋战国时期间谍活动探微[J];军事历史;2009年02期

7 熊剑平;;浅析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间谍活动[J];军事历史;2010年03期

8 李广民;先秦时期的间谍[J];晋阳学刊;1994年02期

9 宋炜峰;;中国古代的情报传递与保密[J];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10 王桐;;对我国“间”的产生及其发展阶段的初探[J];公安论坛;198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丽娜;宋代间谍情报活动初探[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18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18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8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