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重视内藤湖南的“宋代近世说”——以思想文化面向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7-09-12 20:09

  本文关键词:重视内藤湖南的“宋代近世说”——以思想文化面向为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内藤湖南 宋代近世说 多元的近世


【摘要】:内藤湖南在中国近代史论域深具影响的"宋代近世说",以贵族政治的式微、平民势力的高涨为指归,从广义文化视域揭橥宋代开启中国的近世。是说参考欧洲历史分期,深入中国文化的内在理路,形成"多元近世"观。分疏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形成的内、外部契机,反思是说引出的种种问题意识,以期洞见中国现代思想曲折展开的历程,进而重新省思中国现代性。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内藤湖南 宋代近世说 多元的近世
【基金】: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颓废审美风格与晚明中国现代性研究”(12CZW01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12M511988)阶段性成果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颓废与中国现代性的近代起源”(10YJC75108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追溯中国现代性的时间起源,常常是个聚讼不已的问题。识者或者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依归,将彼时中国与西方的相遇称之为中国遭遇现代性的“初体验”;或者以资本主义萌芽为话语轴线,将明中叶看作中国早期现代性(early modernity)的开端;或者视唐宋为明显断裂,揭橥宋朝开启“东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其凡;关于“唐宋变革期”学说的介绍与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葛兆光;“唐宋”抑或“宋明”——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J];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3 方秋梅;“近代”、“近世”,历史分期与史学观念[J];史学史研究;2004年03期

4 宫泽知之;唐宋社会变革论[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帅;;唐宋间佛塔平面变化原因探析——兼论佛教的中国化[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张世飞;论中共历史分期的理论资源与科学体系[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03期

3 钱婉约;;侠士狂生经世心——内藤湖南汉诗解析[J];东吴学术;2010年02期

4 张佳;;别华夷与正名分:明初的日常杂礼规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王秦;;十年来“唐宋变革”研究述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赵晶;;《至正条格》研究管窥[J];法律文化研究;2010年00期

7 李新峰;;论元明之间的变革[J];古代文明;2010年04期

8 王宝峰;;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新探索——《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述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葛兆光;回到历史场景:从宋人两个说法看哲学史与思想史之分野[J];河北学刊;2004年04期

10 邓小南;;宋代历史再认识[J];河北学刊;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岸本美绪;;从新思考中国“近世”史[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2 妹尾达彦;;韩愈与长安——9世纪的转型[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杨鹏;中国史学界对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迎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沈明春;北宋时期东亚区域体系的转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王伟;明前期士大夫主体意识研究(1368-1457)[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戴金波;胡安国《春秋传》的王道思想[D];湖南大学;2010年

10 柴国生;唐宋时期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志群;近代“日本中国学”与日本侵华战争[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傅振宇;宋代荒政变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阔;尴尬与矛盾:宋代妾的地位和形象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陈淑玲;《观光纪游》、《中国游记》与《我的留学记》中的中国情[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韩安顺;《袁氏世范》主体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6 吴宁;两宋士风述论[D];暨南大学;2003年

7 王华艳;从谣谚看宋代社会的近世化倾向[D];暨南大学;2004年

8 张文晶;试论中国中古良贱制度的衰亡[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明瑶;五代赋役制度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汪守林;唐代皖南地区的经济开发[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志刚;;《朱子家礼》:民间通用礼[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04期

2 葛兆光;思想史:既做加法也做减法[J];读书;2003年01期

3 张国刚;二十世纪隋唐五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历史研究;2001年02期

4 ;外国史学理论的引入和回响[J];历史研究;1996年03期

5 毛佩琦;;从《圣学心法》看明成祖朱棣的治国理想[J];明史研究;1991年00期

6 宫泽知之;唐宋社会变革论[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06期

7 邓云乡;《圣谕广训》[J];中国文化;1997年Z1期

8 罗yN楠;模式及其变迁——史学史视野中的唐宋变革问题[J];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02期

9 曹国庆;明代乡约推行的特点[J];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和平;;明初讳元说析辨[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忠明;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亳;;浅谈中国文化在设计上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1年17期

2 李建军;;1993—1994:中国文化走下圣坛[J];决策与信息;1995年02期

3 张振辉;;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驱——卜弥格——《明王朝的最后特使——卜弥格传》一书中译者的话[J];东欧;1995年04期

4 张洁;;来自韩国的中国大学博士[J];对外大传播;1998年05期

5 刁生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走向[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刘文辉;试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7 栾边;52扇敞亮的窗[J];中外文化交流;2002年01期

8 吴瑞霞;对研究中国文化艺术思维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汤一介;;关于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民主;2002年10期

10 韩明欣;;试谈开放交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有旺;;中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化竞争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石国贞;;论国际化趋势下提升大中华认同感的现实依据[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林炜双;孙李银;李明子;赵嘉颀;梁桑;刘霓;高腾;景怀斌;;公务员组织潜规则的表现与形成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5 岳晓东;;幽默风格、气质乐观、心理健康:493名广州、香港、澳门大学生的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翟双;杨莉萍;;叙事心理治疗的特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契合[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李敏;;关于人文文化与社会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9 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10 张梦阳;;文化的内蕴与对“人”的呼唤——写于林非先生著《鲁迅和中国文化》再版的时候[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语言大学 路文彬;中国文化的“礼”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欣文;《中国文化年鉴》(2005)组稿编辑工作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梁秋克;《中国文化年鉴》新一轮组稿编辑工作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李大伦;漫谈中国文化[N];郴州日报;2006年

5 卞毓方;一位文化老人的“和谐观”[N];人民日报;2007年

6 蒙木(书评人);中国文化的读本?[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宋冰;中国文化年: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商报记者 任志茜;张大春:重新识字,钻进中国文化的酱缸[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张海晏;中国文化“和”的精神[N];光明日报;2008年

10 秦风邋毛毛;劲草更兼疾风[N];人民政协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岩波;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发展史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詹春花;黑塞与东方[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磊;中国与国际刑事法院:现状与展望[D];吉林大学;2007年

4 孙成武;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殷瑜;布莱希特在中国:1949-2006[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8 赵本涛;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孙大强;基于中国文化情境的心理账户探索性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建军;比较文化视野下的世界华裔文学新大陆:中亚东干文学[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东;韦政通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徐梁峰;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D];浙江大学;2008年

3 蔡慧清;德克·卜德研究三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董利民;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我国现代竞技体育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成茜;中国文化内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差异[D];重庆大学;2007年

6 胡菊花;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看中国文化的输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邹丽娟;中俄茶文化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孙青;中国文化因素在外宣材料英译中的体现[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9 陈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境遇与发展思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汪秀梅;从翻译要求看中国文化遗产读本汉英翻译[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39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39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2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