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从翻译到教授——德国第一代学院派汉学家的养成

发布时间:2017-09-17 00:14

  本文关键词:从翻译到教授——德国第一代学院派汉学家的养成


  更多相关文章: 德国 使领馆 外交翻译官 汉学教授


【摘要】:德国第一代汉学教授是从外交翻译官中养化生成的。政治和学术无法一直保持同心同德,但也并非不能相克相生。体制约束着学院派汉学家的成长,体制也为汉学家的成长提供保障。德国三位外交翻译官向汉学教授转化的成功和失败,体现出时代变迁与个人职业选择的互动关系。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关键词】德国 使领馆 外交翻译官 汉学教授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近代中国开放以后,欧风东渐,新知输入,首先在口岸城市催生出新职业——通事和买办;同样,在输出国欧美也衍生出新职业——专业翻译。都是以“舌耕”为生计,我们的通事和买办所学到的是变了味的洋泾浜英语,他们的翻译则学会了地道的汉语和方言,顺此门径,他们进而研究中国的语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维江;20世纪德国的汉学研究[J];史林;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哲生;;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的“北京经验”[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2 岳峰;郑锦怀;;西方汉学先驱罗明坚的生平与著译成就考察[J];东方论坛;2010年03期

3 谭渊;;百年汉学与中国形象——纪念德国专业汉学建立一百周年(1909-2009)[J];德国研究;2009年04期

4 刘川;;明末清初传教士翻译的二项悖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伍玉西;;明清之际来华西方传教士对中国人的评介[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卢明玉;;晚清传教士西学翻译与强国之策的探索——以“Education in Japan”及其中文译本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7 符金宇;;“重写者”利玛窦——《二十五言》重写手段与策略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卞浩宇;严佳;;从《葡汉词典》到《西儒耳目资》——来华耶稣会士与早期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演变[J];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9 胡瑞琴;;西方传教士对“四书五经”的翻译[J];世纪桥;2007年12期

10 余丰民;;袁同礼《西文汉学书目》分类体系浅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金红;胡约翰与福建安立甘会研究:1862-1915[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睿渊;厦门方言一百多年来语音系统和词汇系统的演变[D];厦门大学;2008年

4 林书杰;书写之道[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5 章可;现代中国“人文主义”的起源:以译词为中心的研究(1901-1922)[D];复旦大学;2009年

6 吴巍巍;真实与扭曲[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惠玉;《通报》在西方中国科学史研究中的角色[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肖应云;明清西方传教士的汉语学习与文化交流(1582-1795)[D];暨南大学;2010年

9 卞浩宇;晚清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朱骅;赛珍珠与何巴特的中美跨国写作[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瑞琴;德国传教士安保罗的儒学经典研究[D];鲁东大学;2006年

2 宋姣;从传教士到“两个世界的使者”[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田志坚;耶稣会士文化适应政策对明末清初士人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4 王芳官;17-18世纪法国在华耶稣会士对我国科学技术的考察[D];浙江大学;2008年

5 林俊敏;关于明末对天主教批判与反批判的几点认识[D];暨南大学;2008年

6 林宁;理雅各与王韬的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孙伟杰;“威妥玛式”拼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楚怡俊;从明清间耶稣会士著作看他们对佛教的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顾亮;威妥玛与《语言自迩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汉语学习与传播史价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德国浪漫之路[J];德语学习;2004年06期

2 格拉;肤色情结[J];当代小书画家;2004年06期

3 ;德国近卫军[J];当代体育;2005年03期

4 ;德国[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年04期

5 张阳光;赵虎;;在德国当“陪伴先生”[J];华人时刊;2005年12期

6 易飞;村妇缴了劫匪的枪[J];农村经济与科技;1999年05期

7 克劳斯·霍内夫 ,邵亦杨 ,陈友任;一意孤行还是随波逐流[J];世界美术;1993年02期

8 蔡雄山;;20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欢迎你[J];初中生学习(英语阅读新概念);2006年06期

9 亚兰;;半杯水和一杯水[J];陕西水利;2006年02期

10 张森奉;;民国外交官的寒酸:使馆付不起房租[J];文史博览;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旭;姚士谋;许刚;;德国生态工业发展对我国较发达地区城市的借鉴——以无锡市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傅阳;;从德国城乡建设的经验看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实施[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3 周谊;;1870年以前的德国职业技术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张伯海;;在德国《GEO》和《STERN》杂志专家讲课班上的致词[A];“中国期刊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邵建东;;德国“双轨制”法学教育制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6 Hans-Ulrich Lindenberg;;德国钢铁工业的战略和结构、技术的发展[A];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7年

7 郑研;;德国:经济与法律手段并重[A];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业服务年会专刊(2)[C];2003年

8 田贵全;;德国固体废物存放场现状及其类型划分之研究[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9 朱育菁;刘波;冒乃和;陆萍;;德国食品安全监控体制及监控的运作[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林忠;丛旭日;;地源热泵技术在德国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地源热泵技术城市级应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克勤 何农 张春友;我驻外使领馆为舟曲遇难同胞举行哀悼仪式[N];光明日报;2010年

2 记者 廖雷 任瑞恩 杨媛媛;非典期间驻华使领馆大多运作正常[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我旅行团在美发生车祸[N];人民日报;2009年

4 王文武;领导人出访“不迎送”更是“不折腾”[N];中山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诗佳 杨京德;温家宝抵达瑞士开始欧洲之行[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葛晓星 丁岚;警惕高中毕业生赴法留学误区[N];南京日报;2005年

7 记者 郝亚琳;中国驻外使领馆大门向台胞敞开[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杨民;陈武会见参加泛北论坛中外使领馆官员[N];广西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杨讴;贾庆林抵达开普敦开始访问南非[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李兆臣;雷建国率团访问欧洲取得圆满成功[N];德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裕斌;德国全能金融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徐聪;德国公共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3 徐沛君;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邓白桦;纳粹德国“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小用;晚清华侨政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道刚;思想的自由与约束[D];山东大学;2005年

8 杨文俊;美德日社会保险制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灏;光电子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与演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沛;凤凰涅i肹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莹莹;1919-1933年纳粹党与德国大资本家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姜丽丽;德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朱淑丽;德国比较法学纵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刘爱龙;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庞潇;中德两国失业保险法比较之法理思考[D];山西大学;2007年

6 张翠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朱文俊;德国律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郝宁;德国新安全观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袁春旺;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金融支持[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贺红岩;博洛尼亚进程下德国学位制度的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66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66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d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