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礼记》成书考

发布时间:2017-09-17 15:10

  本文关键词:《礼记》成书考


  更多相关文章: 《礼记》 成篇年代 编纂年代 戴圣 考辨


【摘要】: 《礼记》四十九篇,又名《小戴礼记》,是一部孔子弟子、门人及此后学者论述先秦礼制的论文集。先秦时期,它们或单篇流传,或收录在某一弟子的著作中,或被编选在儒家弟子传授的不同“记”文中,作者并非一人,写作年代前后不一。全书记述了以周王朝为主的秦汉以前的典章、名物制度和自天子以下各等级的冠、昏、丧、祭、燕、享、朝、聘等礼仪及家庭、社会人际关系交往中的各种礼俗,反映了儒家学派的思想观念。有些篇目内容相对集中,侧重于某一方面,如《月令》、《奔丧》、《冠义》等;有些内容较为庞杂,每节各有独立内容,互不相关,,如《曲礼》、《檀弓》、《杂记》等。 本文共分“春秋末期至战国前期的文献”、“战国中期的文献”、“战国中晚期和晚期的文献”、“《礼记》的成书及其在东汉的流传”等四章,考辨《礼记》四十九篇的成篇年代和编纂者、编纂年代。我们认为,《礼记》中春秋末期至战国前期的文献有《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儒行》、《曾子问》、《大学》、《学记》、《坊记》、《中庸》、《表记》、《缁衣》、《乐记》、《曲礼》、《少仪》等十四篇,其中《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儒行》四篇是孔子的著作,《曾子问》、《大学》是曾子的著作,《坊记》、《中庸》、《表记》、《缁衣》四篇是子思的著作,《乐记》是公孙尼子的著作;战国中期的文献有《奔丧》、《投壶》、《丧服小记》、《大传》、《杂记》、《丧大记》、《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丧服四制》、《祭法》、《祭义》、《祭统》、《王制》、《礼器》、《内则》、《玉藻》、《经解》等十九篇,其中《奔丧》、《投壶》是《礼古经》之逸篇,《丧服小记》、《大传》、《杂记》、《丧大记》、《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丧服四制》九篇是专门论述丧葬礼之作,《祭法》、《祭义》、《祭统》三篇是论述祭祀礼之作,《王制》、《礼器》、《内则》、《玉藻》、《经解》五篇泛论先秦礼制;战国中晚期和晚期的文献有《深衣》、《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文王世子》、《礼运》、《郊特牲》、《檀弓》、《月令》、《明堂位》等十三篇,其中《深衣》、《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七篇是战国中晚期的文献,《文王世子》、《礼运》、《郊特牲》三篇是战国晚期整理成的文献,《檀弓》、《月令》、《明堂位》是战国晚期的文献。 《礼记》由西汉《礼》今文学博士戴圣所编纂,其成书的时间在西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以后,汉成帝阳朔四年(前21)以前的三十年中。《礼记》编选的资料来源有古文《记》百三十一篇等五种和其他如《曾子》、《子思子》等儒家文献。目前所知最早研究《礼记》的著作是戴圣弟子桥仁的《礼记章句》四十九篇。东汉马融、卢植曾经对《礼记》进行过“去其繁重”的整理工作。郑玄作《礼记注》时,就是依据马融整理的“定本”。《礼记注》是目前所知完整保存到今天的《礼记》最早注本。 《礼记》四十九篇在传抄流传过程中,《王制》、《郊特牲》、《乡饮酒义》、《燕义》等个别文献,有秦汉人增加的文字,但其主体部分,是先秦之作。四十九篇都是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孔子及其学生、后学之作。不能因《礼记》是西汉人戴圣编纂,就把《礼记》四十九篇认为是汉代的著作。
【关键词】:《礼记》 成篇年代 编纂年代 戴圣 考辨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06
【目录】:
  • 论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绪论10-21
  • 一、 《礼记》的主要内容10-11
  • 二、 《礼记》研究的意义11-12
  • 三、 《礼记》研究的成绩12-15
  • 四、 《礼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5-17
  • 五、 《礼记》真伪问题的基本看法17-18
  • 六、 本文研究的范围与方法思考18-21
  • 第一章 春秋末期至战国前期的文献21-72
  • 第一节 孔子、曾子的著作21-43
  • 一、 《哀公问》21-22
  • 二、 《仲尼燕居》22-23
  • 三、 《孔子闲居》23-31
  • 四、 《儒行》31-35
  • 五、 《曾子问》35-38
  • 六、 《大学》38-41
  • 七、 《学记》41-43
  • 第二节 子思、公孙尼子的著作43-63
  • 一、 《坊记》43-46
  • 二、 《中庸》46-49
  • 三、 《表记》49-51
  • 四、 《缁衣》51-59
  • 五、 《乐记》59-63
  • 第三节 先秦其他儒学家者讨论先秦礼制之作63-72
  • 一、 《曲礼》63-69
  • 二、 《少仪》69-72
  • 第二章 战国中期的文献72-128
  • 第一节 《礼古经》之逸篇72-78
  • 一、 《奔丧》72-74
  • 二、 《投壶》74-78
  • 第二节 论述丧葬礼之作78-98
  • 一、 《丧服小记》78-81
  • 二、 《大传》81-83
  • 三、 《杂记》83-85
  • 四、 《丧大记》85-87
  • 五、 《问丧》87-88
  • 六、 《服问》88-89
  • 七、 《间传》89-91
  • 八、 《三年问》91-95
  • 九、 《丧服四制》95-98
  • 第三节 论述祭祀礼之作98-104
  • 一、 《祭法》98-101
  • 二、 《祭义》101-102
  • 三、 《祭统》102-104
  • 第四节 泛论先秦礼制之作104-128
  • 一、 《王制》104-114
  • 二、 《礼器》114-118
  • 三、 《内则》118-120
  • 四、 《玉藻》120-124
  • 五、 《经解》124-128
  • 第三章 战国中晚期和晚期的文献128-177
  • 第一节 战国中晚期的文献128-143
  • 一、 《深衣》128-130
  • 二、 《冠义》130-132
  • 三、 《昏义》132-134
  • 四、 《乡饮酒义》134-136
  • 五、 《射义》136-138
  • 六、 《燕义》138-140
  • 七、 《聘义》140-143
  • 第二节 战国晚期整理成的文献143-155
  • 一、 《文王世子》143-147
  • 二、 《礼运》147-151
  • 三、 《效特牲》151-155
  • 第三节 战国晚期的文献155-177
  • 一、 《檀弓》155-168
  • 二、 《月令》168-172
  • 三、 《明堂位》172-177
  • 第四章 《礼记》的成书及其在东汉的流传177-215
  • 第一节 《礼记》成书年代观点综述177-191
  • 一、 东汉至清代学者的主要观点177-184
  • 二、 近现代学者的主要观点184-190
  • 三、 《礼记》成书年代综述190-191
  • 第二节 汉代礼学的传授与戴德、戴圣生平191-199
  • 一、 汉代礼学的传授191-196
  • 1 、 古文《礼》的传授191-193
  • 2 、 今文《礼》的传授193-194
  • 3 、 汉仪的制定和“礼容”的传授194-196
  • 二、 汉代的今、古文经学之争196-197
  • 三、 戴德、戴圣生平197-199
  • 1 、 戴德生平197-198
  • 2 、 戴圣生平198-199
  • 第三节 《礼记》的编选成书199-206
  • 一、 《礼记》四十九篇的来源199-201
  • 二、 《礼记》的编选成书201-206
  • 1 、 “礼记”名称辨201-204
  • 2 、 《礼记》的编选成书204-206
  • 第四节 东汉的《礼记》研究206-215
  • 一、 东汉的《礼记》传授206-207
  • 二、 马融、卢植和《礼记》207-209
  • 1 、 马融《礼记注》207-208
  • 2 、 卢植《礼记解诂》208-209
  • 三、 郑玄《礼记注》209-215
  • 1 、 《礼记注》的特点209-210
  • 2 、 《礼记注》的写本210-211
  • 3 、 《礼记注》的石经本211
  • 4 、 《礼记注》的刻本211-215
  • 参考文献215-223
  • 后记223-224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和学术活动一览表22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澜;;丧服制度与儒家家庭思想[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绪霞;《晏子春秋》成书考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卢静;《礼记》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曾军;义理与考据[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俞林波;《吕氏春秋》学术思想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常佩雨;上博简孔子言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6 洪蓉;《礼记》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耀亭;从修养方法看先秦时期儒学的发展与走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70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70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7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