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论汉武帝的矛盾性格与是非功过

发布时间:2017-09-18 04:42

  本文关键词:论汉武帝的矛盾性格与是非功过


  更多相关文章: 汉武帝 矛盾性格 汉代政治


【摘要】: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在位,是西汉第五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位帝王,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作出重要的作用。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封建帝王,他既可以率性而为,也可以老谋深算;既雄才大略,却也挥霍无度;既能虚怀若谷、勇于纳谏,又免不了封建帝王的刚愎和固执。同时汉武帝还是一个多情与无情的矛盾结合体:信任一个人时,对其万般宠爱,尊贵荣华一时无两;一旦失宠,则弃之如敝履。汉武帝的感情世界里掺杂了太多的政治因素,当皇权的至尊性与个人的感情相冲突时,个人的情愫往往显得微不足道,此时的汉武帝更多地表现出残酷无情、专权冷漠的性格特征。 汉武帝之所以形成这种近乎矛盾的性格特征,主要是由三个因素造成的,即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以及自身的特殊经历。其中,政治困境和经济富庶的时代矛盾性是汉武帝矛盾性格形成的背景因素;汉武帝自幼生长在帝王之家,其家庭环境的至尊性、封闭性、寄生性、身份地位的等级性等特征,以及祖母窦氏、父亲刘启、母亲王夫人为人处世的性格特征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是家庭因素;另外汉武帝是从诸子改立为太子,又在十六岁继承皇位,这种特殊的个人经历则是其性格形成的主观因素。 汉朝初年,百废待兴。黄老之学因其“清静无为”的政治主张契合实际而备受统治者的青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推行其大一统的政治需要,汉朝逐渐调整统治思想。至汉武帝时期一种全新的统治哲学“霸王道”应运而生。它既尊奉儒学又提倡法家,儒法并用、外儒内法。这里除却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因素之外,汉武帝内在的性格因素诸如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叛逆敢为、他的体恤多情、他的集权的意念等等都是这种统治哲学形成的重要原因。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综其一生有很多功绩也有诸多过失,史学家对其功过是非的评价历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笔者论述的重点并不是要对汉武帝的功过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只是基于他的性格特征来分析这种复杂局面形成的原因。汉武帝雄才大略、纳谏如流、锐意进取、坚毅果敢,在这些性格特征以及集权意念的指引下,他强化皇权,一统政治;锐意改革、繁荣经济;罢黜百家、儒术独尊;开边拓土、威加四海。这些功绩使汉武帝成就“冠于百王”的一代雄主。但是他的性格因素中也有很多不利的因素:如专制多欲就使他最大限度的追求权力的永恒和生活的极端享受;汉武帝生性残暴又冷酷无情,这又使他崇尚法家的严刑峻法,重用酷吏,大兴诏狱。直至晚年汉武帝心胸狭隘、敏感多疑,这些性格因素又直接促成了巫蛊之祸的发生。
【关键词】:汉武帝 矛盾性格 汉代政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34.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言10-15
  • 一、汉武帝的矛盾性格15-34
  • (一) 率性与心计15-17
  • (二) 雄才与多欲17-22
  • (三) 纳谏与刚愎22-26
  • (四) 多情与无情26-34
  • 二、汉武帝矛盾性格形成的原因考察34-46
  • (一) 时代的矛盾特性34-37
  • 1. 经济的富庶34-35
  • 2. 政治的困境35-37
  • (二) 家庭环境的影响37-42
  • 1. 帝王家庭的环境特殊性37-38
  • 2. 重要家庭成员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38-42
  • (三) 汉武帝个人因素42-46
  • 1. 早年的特殊经历42-43
  • 2. 所受的教育43-46
  • 三、汉武帝的矛盾性格与其外儒内法的治国之策46-57
  • (一) 汉武帝性格与尊儒46-52
  • 1. 汉初的黄老之术46-47
  • 2. 汉武帝尊崇儒术的性格因素47-49
  • 3.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49-51
  • 4. 汉武帝的以德治国51-52
  • (二) 汉武帝性格与重法52-55
  • 1. 汉初严峻的政治形势52-53
  • 2. 汉武帝推崇法家的性格因素53-54
  • 3. 汉武帝的以法治国54-55
  • (三) 汉武帝的矛盾性格与外儒内法的关系总结55-57
  • 四、汉武帝的矛盾性格与是非功过57-75
  • (一) “冠于百王”的一代雄主58-66
  • 1. 强化皇权,政治一统58-61
  • 2. 锐意改革,经济繁荣61-63
  • 3. 王霸兼用、独尊儒术63-65
  • 4. 开边拓土,功勋卓著65-66
  • (二) 残民以逞的无道暴君66-75
  • 1. 大兴土木、声色犬马67-68
  • 2. 重用酷吏、大兴诏狱68-70
  • 3. 用兵不息,劳民伤财70-71
  • 4. 崇奉神仙,迷信巫蛊71-75
  • 参考文献75-79
  • 致谢79-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思详;;“北方佳人”李夫人[J];文史天地;2011年01期

2 赵逵夫;三场歌舞剧《公莫舞》与汉武帝时代的社会现实[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3 叶红;司马相如和汉武帝时代的西南开发[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9期

4 张艳国;汉武帝时代将军制度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9年06期

5 倪庆峰;;后来居上[J];半月选读;2008年03期

6 张艳国;;论汉武帝时代将军制度的缘起[J];学术月刊;1989年03期

7 崔连仲;;论阿育王和汉武帝[J];南亚研究;1990年04期

8 李恩柱;;何时罪己?[J];杂文月刊(选刊版);2011年08期

9 ;上古的泰山[J];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2005年10期

10 张斌荣;汉武帝时代的文化特色与散文风貌[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良方;;汉武帝时期经学的成立及其影响[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乐;;浅论西汉初年历次币制改革[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六期[C];2007年

3 罗庆庚;;汉武帝长城复线刍议[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4 赵晓明;;西汉宣帝“本始五年”钱范之研究[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一)[C];2005年

5 李伟泰;;《史记·循吏列传》的批判手法[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6 陈名实;;闽越国诸王史事探析[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何发苏;胡琴;;从“鸿门宴”看《汉书》对《史记》的取材[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薛宗正;;佛教初传龟兹新考[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9 后晓荣;;赤仄五铢钱的考古新验证——从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考古发掘谈起[A];西安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10 张声震;;在首届句町国与壮族土司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今;汉武帝时代的民族精神[N];学习时报;2005年

2 记者 刘泉龙 陈寂;宁夏西长城始筑于汉武帝时代[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李永忠;再论琢磨事与捉摸人[N];学习时报;2009年

4 王子今;张骞和苏武:汉代外交的双子星座[N];光明日报;2006年

5 中纪委 李永忠;再论琢磨事与捉摸人[N];组织人事报;2009年

6 何端中;汉武帝时期对酒泉敦煌的开发[N];酒泉日报;2005年

7 扬州大学文学院 倪晋波;秦简中的神话传说[N];光明日报;2008年

8 吕鲁凯 中远集团党组工作部;从苦难中突围出来的伟大人格[N];中国远洋报;2010年

9 周桂钿;《史记》中的独尊儒术[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沈刚;《汉代学制研究》——在历史中发掘新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海涛;汉代宗室王侯犯罪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马孟龙;西汉侯国地理[D];复旦大学;2011年

3 周晓露;西汉思想与政治[D];湖南大学;2010年

4 刘晓达;秦始皇至汉武帝时代对“天下”观念的视觉艺术形塑[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5 张文智;西汉孟、焦、京易学新探[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伟;西汉财政政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春香;东方朔及其文学形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吕占军;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2世纪末汉代与古罗马道德语言观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汉武帝时期封建国家的经济控制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2 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刘娜娜;论汉武帝的矛盾性格与是非功过[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邓星;汉武帝国防战略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肖翠艳;论汉武帝对外征伐与司马迁思想立场的转变[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海卿;汉武帝北伐匈奴的原因与代价新论[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惠荣;汉代对匈作战将领群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李凤艳;汉武帝时期文人活动年表及相关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9 许倩;汉《郊祀歌》与汉武帝时期的郊祀[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真;西汉文化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73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73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d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