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忽必烈时期(蒙)元与高丽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07:13

  本文关键词:忽必烈时期(蒙)元与高丽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蒙)元时期 元丽关系 文化交流


【摘要】:(蒙)元与高丽的关系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13世纪初至50年代,为蒙古七次征伐高丽时期:13世纪60年代至14世纪50年代初,为元丽关系的和平时期:14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为元丽关系的末期。忽必烈是元丽关系由军事对抗转入和平的助推者和奠基者,他放弃了祖父辈们对高丽单纯的武力征伐,改用怀柔降服的策略,以“宗主”与“藩国”的名义确立了双方的朝贡关系,与高丽确立了“舅甥关系”,达到了统治高丽的目的。本文综合运用中韩两方的史料,对忽必烈时期的元丽关系做全面的考察。 本文内容包含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论文选题的依据、研究现状及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其中还包括朝鲜、韩国、日本学者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忽必烈之前,即为蒙丽关系的第一阶段,忽必烈的祖父辈们与高丽的关系。在这一时期内,无论是蒙丽双方“兄弟之国”的建立,还是蒙古对高丽的七次征伐,双方之间的矛盾斗争异常激烈,解决矛盾的方式也采用了单一的武力,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尽管这一时期蒙古对高丽的政策与忽必烈时期完全不同,但为忽必烈实施对高丽的策略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借鉴。 第三部分:忽必烈时期元丽关系的初步形成。忽必烈和高丽元宗的先后继位,为元丽关系的改变提供了契机,忽必烈蒙汉杂揉的“天下秩序观”直接促成了双方关系的改善。由军事对抗期转入和平期之后,高丽国内矛盾不断激化,特别是武人政权不愿意退出历史舞台,先后组织并领导了对高丽元宗的废黜、三别抄军的起义,在忽必烈的帮助下,高丽王不仅消除了这些叛乱,还巩固了王权。 第四部分:元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元丽交流的密切,在元的帮助下,高丽元宗平定内乱、巩固王权的同时,对元的依附也不断加强。不仅出陆还京,还助军伐日,不仅履行“六事”,还与元联姻,与元结为“甥舅之国”。忽必烈对高丽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使高丽成为元的藩属国。 第五部分:元丽双方的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元丽间的人员往来在双方交流史上空前频繁,无论是官方入丽的公主及其随从,入元的质子和元流放高丽的罪犯,还是双方民间的移民,在数量上都异常庞大,为民族融合和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既有通过入质、朝贡及联姻方式的官方贸易,还有民间贸易往来,对高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而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第六部分:总结在忽必烈时期,高丽仍然保持独立的原因。笔者认为,高丽灵活事大的外交策略和忽必烈蒙汉杂揉的“天下秩序观”是高丽保持独立的必要条件,元丽的联姻是高丽长期保持独立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蒙)元时期 元丽关系 文化交流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5
  • 一、选题理由9-10
  • 二、研究现状10-14
  • 三、研究方法及意义14-15
  • 第一章 元与高丽关系形成的基础15-26
  • 第一节 蒙古国时期对高丽的政策15-21
  • 一. "兄弟之国"的建立15-17
  • 二. 使臣著古被杀之谜17-19
  • 三. 蒙古对高丽的七次征伐19-21
  • 第二节 高丽对蒙古的抗争21-26
  • 一. 高丽军民对蒙古的抗争22-24
  • 二. 迁都江华24-26
  • 第二章 元丽关系的形成26-37
  • 第一节 元丽关系转入和平的契机26-30
  • 一. 忽必烈的"天下秩序观"26-28
  • 二. 和平的实现28-29
  • 三. 丽(蒙)元双方的斗争与媾和29-30
  • 第二节 高丽武人政权的最后挣扎30-37
  • 一. 高丽元宗的废立事件31-32
  • 二. 东宁府的废置32-33
  • 三. 三别抄起义33-35
  • 四. 耽罗道的归属问题35-37
  • 第三章 元丽关系的发展37-50
  • 第一节 元丽联军对日本的征伐37-42
  • 一. 高丽在元日战争中的作用37-39
  • 二. 忽必烈对日本的两次战争39-42
  • 第二节 元丽"舅甥关系"的确立42-50
  • 一. 双方联姻的形成42-44
  • 二. 忽都鲁揭里迷失与忠烈王44-46
  • 三. 忽必烈对高丽的控制46-50
  • 第四章 元丽双方的人员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50-59
  • 第一节 元丽双方人员的往来50-54
  • 一. 入元的高丽人50-52
  • 二. 入高丽的元人52-54
  • 第二节 元丽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54-59
  • 一. 经贸往来54-56
  • 二. 文化交流56-59
  • 结语59-61
  • 参考文献61-66
  • 致谢66-67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6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霍丹;论日本护国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74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74118.html

上一篇:商代林木应用探讨  
下一篇:“计然”考辨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1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