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北朝“胡人俑”与“胡人”

发布时间:2017-09-24 17:46

  本文关键词:北朝“胡人俑”与“胡人”


  更多相关文章: “胡人” “胡人俑” 文献 图像


【摘要】:“胡人”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理解。本文选取的主要是北朝时期的“胡人”相关图像,并试图通过图像与文献的对比得出“胡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相关信息。 本文第一章主要写了“胡人俑”与“胡人”相关研究动态,此前对“胡人俑”及“胡人”的相关研究很多,为笔者撰写本论文提供了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把北朝“胡人俑”单独整理出来作为研究对象的还没有,大部分学者都是把北朝“胡人俑”与唐代的“胡人俑”联系起来作比较研究,且注重胡汉文化关系及服饰研究的比较多。 第二章整理了与“胡人”相关的文献资料。文献中的胡人资料主要有胡人相关的概念及胡人相关的外貌特征的记载。胡人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附有不同的含义。随着各国各族文化交流的频繁,“胡人”概念在不断扩大,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及隋唐时代都有其特定所指。文献中对胡人外貌的记载颇多,但总结起来文献中对胡人外貌的记载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词:高鼻、深目、左衽、卷发、辫发。 第三章整理了北朝墓葬中的“胡人俑”,今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宁夏、陕西都出土“胡人俑”,本文通过对“胡人俑”各个地区数量的统计,得出北朝胡人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分布特征,同时本文还从服饰及外貌特征上对胡人俑做出梳理,能看到胡人俑的在这两个特征上的分布特点。 第四章主要是对前两章资料的对比研究。文献与图像之间的相互佐证可以给我们更多的信息。文字在视觉上没有给人一种直观性,而陶俑及壁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文化表现形式,其具有直观性、共赏性、普遍性等特点。文献与图像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饰、服饰、五官特征上,究其原因可能是文献的记载人多是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阶层,在某种成分上可能会在套用前人的说辞。画师工匠的观念与士大夫阶层的观念有所不同,他们所呈现出来的不一定都是统治阶层所需要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职业本身的习惯及特点,抑或是市场所需要的造型等等来塑造“胡人”形象。 尽管“胡人俑”与“胡人”相关研究资料很多,但整理出来后我们看到的似乎还是简单的材料,没有反应胡人整个生活面貌,有待更多新资料的出土。
【关键词】:“胡人” “胡人俑” 文献 图像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39.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胡人俑”与“胡人”相关研究综述8-17
  • 第一节 写作缘起8-9
  • 第二节 研究动态9-15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5-17
  • 第二章 文献中“胡人”相关记载17-25
  • 第一节 文献中“胡”的记载及“胡人”概念的变迁17-22
  • 第二节 文献中“胡人”外貌特征的描述22-23
  • 第三节 小结23-25
  • 第三章 北朝墓葬中“胡人俑”整理及特征25-42
  • 第一节 现有“胡人俑”的整理25-37
  • 第二节 北朝“胡人俑”的特征37-40
  • 第三节 小结40-42
  • 第四章 北朝文献与图像中胡人形象比较研究42-52
  • 第一节 北朝文献与图像中“胡人”形象异同42-50
  • 第二节 文献与图像中“胡人”形象有差异的原因50-51
  • 第三节 小结51-52
  • 结语52-54
  • 文中图版出处54-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民;河南博物院新征集的几件唐代陶俑[J];中原文物;1999年04期

2 孟强;耿建军;;徐州内华发现南北朝陶俑[J];文物;1999年03期

3 胡国强;故宫博物院购藏南宋陶俑浅议[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06期

4 孙浩;被黄土覆盖的汉代“军阵”[J];寻根;2003年02期

5 雁子;;与陶俑共舞的女人[J];收藏界;2008年09期

6 刘彦锋;秦德宁;高赞岭;李家骏;毛长立;李杨;蔡强;;郑州市绿都城小区唐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09年02期

7 张有金;;东魏北齐陶俑艺术[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0年04期

8 张凡;;也谈西汉陶俑造型风格[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苏健 ,王绣;洛阳出土陶俑艺术概论[J];中原文物;1984年03期

10 韩建武;胡薇;万晓;;风姿绰约 陕西古代陶俑艺术展[J];收藏家;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江卫;;浅议秦陵百戏俑的夹}5工艺[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2 姜涛;;馆藏文物在利用中的保护——文物包装[A];博物馆藏品保管学术论文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第四——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9年

3 张仲立;;秦代大型陶器制作与其窑址若干问题探索[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4 齐扬;杨军昌;;X射线探伤技术对汉阳陵陶俑、陶动物成型制作工艺的初步分析[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维娟;;用中子活化分析研究秦陵K0006、K0007号坑陶俑的原料来源[A];第十三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颖岚;;秦陵百戏俑艺术风格初探[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德省;文笑;江卫;;秦陵地区出土秦代文物上的纹饰及特点[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8 刘占成;;秦陵“六号坑”性质商榷[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9 李进兴;;西夏文物三题[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10 张尚欣;王伟锋;夏寅;常磊;毛小芬;;二号坑T_(21)G_(18)-08彩俑的修复与保护[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风;天真古拙汉陶俑[N];中国商报;2001年

2 唐磊;一场秦兵马俑的“发掘秀”[N];西部时报;2009年

3 记者 连漪;两大历史文明的直接“对话”[N];洛阳日报;2009年

4 晏智邋何骏天 记者 汪光辉;双手合十 这“和尚”在祈求啥[N];成都日报;2008年

5 冰儿;东郊发现隋唐窑址作坊[N];西安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杨阳 金辉;秦俑一号坑还能挖出什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记者 王晖辉 通讯员 陈丁宁 黄慧贤;拱北截获明至汉代文物36件[N];南方日报;2010年

8 杨泓;中国古俑艺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9 本报记者 居田;汉唐陶韵绕丝弦[N];宝鸡日报;2008年

10 驻陕西记者 任学武;大批西汉裸俑现身西安[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仝涛;长江下游地区汉晋五联罐和魂瓶的考古学综合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贾Z,

本文编号:912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12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0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