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治安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贾谊《治安策》研究
【摘要】: 贾谊、董仲舒为汉初两大鸿儒。汉初,陆贾等人在儒学复兴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至贾谊更是力倡儒学,为儒术的独尊和儒教的形成拉开了序幕;在董仲舒等人的努力下,至武帝时,儒学终于定于一尊,经学时代也真正到来!在儒教形成的过程中,贾谊是董仲舒之前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贾谊的政治活动主要在西汉文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杰出的政论家,他的“才调”对推动历史发展有积极作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继往开来的,为汉武帝时期的文治武功奠定了基础,为儒教的一统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治安策》一文中。通过一痛哭、二流涕、六太息(实则三太息),讨论了藩国问题、汉匈关系、民本、太子教育及礼治等问题,基本涵盖了贾谊所处时代面临的挑战。通过分析贾谊所提出的这几大问题,可以完全看到贾谊对时势把握十分透彻,深中汉初时弊,而他的同代及后代人也基本上沿着他提出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也奠定了他在儒教形成中的地位。 他提出的问题在思想方面主要有董仲舒解决,董仲舒通过天人感应、独尊儒术等创立了儒教,使儒学发展到一个高峰。而汉初各个帝王对于儒学的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孔子创立儒家到武帝时儒教形成这一阶段尤其是汉初儒家典籍的经学化、儒家代表人物的传承的描述,可以看到儒教形成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治安策 天人感应 儒教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34.1
【目录】:
- 内容提要3-4
- Abstract4-6
- 导言6-9
- 一、选题的意义6
- 二、研究回顾6-9
- 一 贾谊的生平9-11
- 二 贾谊的《治安策》——问题的提出11-28
- (一) “天地一大变局”11-13
- (二) 《治安策》的思想13-28
- 1、《治安策》中的痛哭:如何巩固大一统国家13-18
- 2、《治安策》中的流涕:如何实现“尊王攘夷”的民族关系18-19
- 3、《治安策》中的太息:治国方略的探讨19-28
- 3.1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19-22
- 3.2 太子教育的重要性22-25
- 3.3 尊儒:“礼治”的实现25-28
- 三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问题的解决28-37
- (一) 大一统,“天不变道亦不变”,解决诸侯割据、政权合法性等法理性问题28-31
- (二) 三纲五常,阳尊阴卑,,稳固社会关系,解决贾谊提出的“礼治”建设问题31-33
- (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决太子教育、人才储备及国家思想信仰问题33-37
- 四 汉代“儒教”形成37-44
- (一) 孔子至高祖37-39
- (二) 吕后时期39-40
- (三) 文帝时期40
- (四) 景帝时期40-42
- (五) 武帝时期42-43
- (六) 儒教的形成43-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荣;;试论贾谊散文的艺术风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3期
2 方明智;;贾谊《新书》的真伪考证及其流传情况探究[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3 蔡靖泉;;贾谊才调与楚风侵染[J];职大学报;2011年03期
4 汪春泓;;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献疑[J];文学遗产;2011年04期
5 丁启阵;;史上最可惜的英年早逝者[J];政府法制;2011年23期
6 陶短房;;为皇帝打工是个技术活儿[J];国学;2011年07期
7 尹玉珊;;汉魏子书泛称“新书”之缘起及其时代意义[J];学术论坛;2011年07期
8 杨义;;历史情怀:毛泽东诗词的意蕴和风采[J];老同志之友;2011年12期
9 朱洪玉;;从两汉古文到六朝美文——论孔融散文的过渡特征[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刘海燕;;论西汉抒情赋[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胜团;倪海权;李德龙;;贾谊早夭原因探析[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2 何淑贞;;谈几首咏贾生的诗[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3 王松涛;;贾谊教育思想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阎晓君;;论周秦“治道”及历史影响[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5 王生甫;;“九·一八”事变后太原抗战文化的兴起及其特点[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6 思宁;祝华;;历史的成败兴衰之理——汉代人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7 蔡觉敏;;道家与汉赋[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8 郭沫若;;韬奋先生印象[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9 贾谊诚;徐声汉;许昌麟;;与气功、伪气功、法轮功有关精神障碍的讨论[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贾谊诚;;对攻击我国“精神病学政治滥用”的批驳[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耀明;“民无不为本也”[N];解放日报;2004年
2 梁安和;贾谊论君吏士民[N];光明日报;2005年
3 汪圣铎;贾谊奠基铜禁钱禁理论[N];金融时报;2002年
4 周桂钿;苏轼《贾谊论》别解[N];学习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蒋增科;教育全面协调均衡大发展时机到来[N];咸阳日报;2008年
6 王子今;以富乐民为功[N];光明日报;2005年
7 李登峰;人才还需悉心保护[N];上海科技报;2006年
8 山东杂文家 安立志;教材删改背后的思维方式[N];南方日报;2010年
9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孙家洲;汉初的“过秦”思潮及其影响[N];光明日报;2008年
10 陈克艰;思想与时代[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温航亮;汪中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程世和;汉初士风与汉初文学[D];苏州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常伟;贾谊《治安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方明智;贾谊《新书》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敏;贾谊仁政思想简论[D];河北大学;2004年
4 贾晓冬;贾谊政论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葛瑞敏;气积文畅,情深意挚[D];河南大学;2011年
6 涂捷;贾谊《新书》法律思想探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张江洪;论贾谊的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陈美丽;贾谊控藩思想的影响及其评价[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丹;贾谊作品艺术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龚成杰;贾谊的政论与哲学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13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13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