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地方官社会教化实践与唐宋时期的礼制下移

发布时间:2017-09-28 19:04

  本文关键词:地方官社会教化实践与唐宋时期的礼制下移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官 社会教化 礼制下移


【摘要】:唐宋时期,地方官社会教化实践活动逐渐全面展开,推行教化的记载在典籍中频频出现,与此前朝代相比,俨然成为一种潮流。在这些礼仪教化的事例中,无论是从推行祀典之时的由禁毁淫祠到封赐庙额、劝谕旌奖孝悌之意由长吏随方诱劝到张挂榜文于乡村,还是推行婚丧礼文之际由明列科防到解说婚丧之礼,都可以看到,唐宋地方官社会教化实践中已经表现出了日趋细致具体、贴近百姓生活实际的趋向。唐宋时期,正是通过地方官社会教化活动的不断展开,官方礼制渐趋由文本付诸实践,由朝廷推向民间,逐步实现了礼制的下移。更深层面的问题则是朝廷的统治力量渐趋下延到了基层社会民众之间。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唐宋史研究所;
【关键词】地方官 社会教化 礼制下移
【基金】:教育部社科研究2005年度青年基金项目《礼制演变与唐宋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项目编号05JC770030) 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礼制下移与唐宋社会教化》(项目编号2004123)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K242;K244;K892.9
【正文快照】: 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而至“行同伦”①,一直是中国古代政权政治统治、社会控制的最终理想和目标。“行同伦”,即是指朝廷所推崇的礼仪规范下移至地方社会层面,为地方州县士庶百姓所认同并遵循,使之成为民众的生活常识与习惯。实现国家由上层到下层的同道德、一风俗的局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美华;官方旌表与唐宋两代孝悌行为的变异[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倩;;元西域人华化之先导蒲寿[悸踇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王艳;;北宋汴渠水利工程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5 张显运;;宋代耕牛牧养技术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6 邱云飞;孙良玉;;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史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7 马华阳;;宋代麦粟种植的南下及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8 汪圣铎;读《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札记节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高楠;宋燕鹏;;墓田上诉:一项南宋民间诉讼类型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邢宇峰;肖建新;;宋代太学教育管理的责任追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福勇;;清代“论词绝句”论贺铸<横塘路>词探析[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2 徐拥军;;“清空说”的隐逸文化内涵——兼论词与画的评价标准的相通性[A];2010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孙文政;孙仁;;金东北路界壕边堡建筑时间考[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5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陈广恩;;西夏医药成就探析[A];历史深处的民族科技之光: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暨西夏科技史国际会议文集[C];2002年

8 佟建荣;;论宋夏沿边蕃部手工业生产技术[A];历史深处的民族科技之光: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暨西夏科技史国际会议文集[C];2002年

9 胡玉冰;;浅谈西夏与宋朝文献典籍交流[A];西夏学(第五辑)——首届西夏学国际论坛专号(上)[C];2010年

10 李凯;;论范仲淹之赋[A];中国楚辞学(第十二辑)——第十二届中国屈原学会年会暨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4 闫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5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唐佳;尔苏藏族宗教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7 殷慧;朱熹礼学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熊瑜;朱熹伦理教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10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魏蔚;关于契丹建辽的几个重大史实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霍旭东;从汝窑、修内司窑和郊坛窑的技术传承看宋代瓷业的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7 袁庚申;宋代福建刻书与文学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亚兰;论画学与宋代绘画[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张晓利;南宋词社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玉祝;北宋漕粮遗失问题探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霞;;论唐宋水利事业与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确立[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2 叶玲;;唐宋城市经济的变迁及其影响[J];兰台世界;2011年19期

3 陈丽华;;唐宋时期泉州与东北亚的陶瓷贸易[J];海交史研究;2006年01期

4 方铁;;唐宋两朝至中南半岛交通线的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5 李敏;;浅析唐宋妇女服饰之差异[J];文物春秋;2011年03期

6 贾玉英;;唐宋时期宰相治事制度变迁初探[J];中州学刊;2011年04期

7 魏华仙;;由唐入宋:圣节地方进献的变化[J];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04期

8 张静;;唐宋时期中日“汉籍环流”现象初探[J];学理论;2011年16期

9 杨勇;;儒学对古代越南社会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2011年06期

10 彭炳金;;唐宋时期安置刑的发展变化[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新;;王阳明的社会教化思想与活动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李天石;;试论唐宋时期淮南盐业的发展[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3 谢长法;;祠堂及其社会教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王有英;;“三、百、千”与社会教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朱英坤;;朱熹教化思想研究[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林乐昌;;王阳明的讲学生涯和社会教化使命[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黄书光;;论儒学社会化的若干途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黄有兴;;草湖玉尊宫的社会教化功能[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9 张国刚;;“唐宋变革”与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以中古士族为中心的考察[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10 丁钢;;略论书院与乡俗教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资深时政评论人士 石兆;“维稳”已经成了地方官的护身符[N];中国经营报;2010年

2 谈燕;大学教师当起“地方官”[N];解放日报;2005年

3 姚奕;多位“地方官”进京交流任职[N];中国改革报;2011年

4 余子侠 郑刚;千秋教化 化民成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5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阮奇;加拿大地方官反对中化收购加钾[N];上海证券报;2010年

6 王立彬;徐绍史当面严批十二地方官[N];中国矿业报;2010年

7 张小也;清末一个地方官眼中的法政学堂[N];光明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兰亚红;两部委土地问责73名地方官[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9 肖丽红 厦门大学历史系;闹漕与清代地方社会秩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记者高津英;加强阿富汗安全国际会议召开[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芳芳;宋代地方政治[D];河北大学;2009年

2 黄云鹤;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有英;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战秀梅;北宋士大夫地方教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靖;唐宋中书舍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翔;唐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陆敏珍;唐宋时期明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涛;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志学;唐宋时期家庭生计问题的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牛晓丹;唐宋时期庙会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简虎;宋元之际江南书院社会教化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贺;治与教[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侯阳;唐宋时期四川盆地农村家庭经济结构变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李娟;唐宋时期湘江流域交通与民俗文化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刘文瑞;王安石社会教化理论的建构及其现代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任丽丽;唐宋时期的养老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雄;唐宋时期汴州(东京)相国寺形制发展历程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10 张淑生;宋代俗训与社会教化[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37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37527.html

上一篇:先秦农官研究  
下一篇:“嘉禾”文化说略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8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