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札记
本文关键词:《资治通鉴》札记
更多相关文章: 资治通鉴 三国志 行幸 比能 并州 魏书 刺史 循行 舟师 鲜卑
【摘要】: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 资治通鉴 三国志 行幸 比能 并州 魏书 刺史 循行 舟师 鲜卑
【分类号】:K204
【正文快照】: 一(魏明帝黄初六年)三月,行幸召陵,通讨虏渠。乙巳,还许昌宫。并州刺史梁习讨鲜卑轲比能,大破之。……辛未,帝以舟师复征吴。夏五月戊申,帝入谯。案:《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言:“(黄初)六年春二月,遣使者循行许昌以东尽沛郡,问民所疾苦,贫者振贷之。三月,行幸召陵,通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静;对《文心雕龙》的文献学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东野;从“三余”做起[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4期
2 魏国忠;关于隋文帝的历史教训──兼评《隋文帝评价》[J];求是学刊;1980年02期
3 李之勤;评《资治通鉴》关于商鞅变法的论述——论司马光的曲笔之一[J];人文杂志;1980年01期
4 师枫;李R隳棺葱】糩J];人文杂志;1980年04期
5 袁臻;关于《三国志·孙权传》上的“N吨蕖盵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6 赵一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城郡(上)[J];兰州学刊;1980年03期
7 金杏惃;古代采石争夺战[J];江淮论坛;1980年06期
8 张博泉;汉玄菟郡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6期
9 杨东梁;“夷陵之战”确系以少胜多[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10 谷霁光;梁山泊农民运动与宋江起义[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仁;余奎元;;朱熹学术在闽北产生的条件[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2 冯恩学;;金代长城的战争观[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彭庆生;;贞观诗歌系年考(上)[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冀步良;;浅谈图书中的历史知识性差错[A];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C];1998年
5 韩国磐;;谈谈刘弘[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6 葭森健介;;魏晋时期的中央政界与地方社会——围绕西晋刘弘墓的发掘问题[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7 高敏;;汉魏之际的几支特殊世兵——青州兵、徐州兵与东州兵[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8 张鹤泉;;曹魏都督诸州军事制度试探[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9 施光明;;姜维入蜀与诸葛亮的攻守策略[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10 余鹏飞;;从荆州之争看三国时期的外交斗争[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和;《三国演义》最早刻本在国家图书馆发现[N];中国文物报;2000年
2 张志和;《三国演义》的最初写定者应是南方人[N];光明日报;2000年
3 沈伯俊;再谈貂蝉是虚构人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4 沈伯俊;跨世纪的《三国》版本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0年
5 田奇庄;一枚奇特的银币[N];中国商报;2000年
6 李建国 谢华丽;死不瞑目(成语医话)[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7 李国庆;中关村苏州新区东莞上演新IT三国志[N];北京科技报;2001年
8 田永胜;至死不悟的梁武帝[N];光明日报;2001年
9 颜廷奎;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N];科学时报;2001年
10 盛巽昌;简说古中国发式[N];社会科学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马丽;《三国志》称谓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肖怀志;基于本体的历史年代知识元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张应二;诸葛亮军事活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陈文杰;早期汉译佛典语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0年
6 陶新华;魏晋南朝中央对地方军政官的管理制度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7 李磊;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国荣;中古文士生命观及其文学表述[D];南京大学;1998年
9 张建伟;阮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悦;从《三国志》、《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看魏晋南北朝汉语双音合成词的发展及演变[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心慧;试论李渔商业化“治生”方式对其曲论及剧作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建军;《三国志》常用反义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龙;裴注《三国志·魏书》中秘书与秘书工作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健伟;略论《史记集解》的文献学成就[D];安徽大学;2005年
5 龙剑平;蔡东藩《后汉演义》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6 叶娜;建安与正始诗歌意象之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海军;古今文献之箕子记载与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侯苏光;再论《宫本武藏》的主题[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s,
本文编号:990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90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