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研究态度价值取向_李光耀的个人认知对新马关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1-27 08:38

  本文关键词:政治心理学中的态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暨南大学》 2008年

李光耀的个人认知对新马关系的影响

胡潇文  

【摘要】: 新加坡-马来西亚关系是新加坡对外关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从脱离马来西亚到发展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的国家,新加坡对马来西亚的政策经历了不同的变化,新马关系复杂而微妙。本文以新加坡领导人视角为切入点,以政治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新马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李光耀的心理认知影响下,新加坡对马来西亚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进而影响到新马关系,从而找到新马关系动荡不安的认知学根源。 全文各部分主题及要点如下:导论部分概述了本文的选题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写作的基本方法。第一章在分析李光耀的错误知觉在新马分家后变成了李光耀内心深刻的生存危机。第二章分析在危机意识的促进下,李光耀以一种更谨慎的态度面对新加坡的发展和对马来西亚政策。第三章寻找进入70年代后,新马关系动荡不安的原因。第四章阐述80年代末,新加坡开始了新旧领导班子的交替,马来西亚对新加坡产生知觉的统一性偏差。总结部分对新加坡领导人未来的外交认知提出了疑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733.9
【目录】:

  • 摘要4-5
  • 英文摘要5-6
  • 目录6-8
  • 导论8-18
  • 一、选题目的8-9
  • 1、新马关系的选取8
  • 2、领导人心理认知视角的选取8-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9-15
  • 1、新加坡对马来西亚外交政策的概括性的研究9-11
  • 2、从领导人层面进行的新加坡对外政策的记录11-13
  • 3、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外政策的制定过程13-15
  • 三、研究方法和相关概念界定15-18
  • 1、研究方法15
  • 2、外交决策15-16
  • 3、心理认知16-18
  • 第一章 脱离马来西亚:李光耀的认知相符与知觉偏差18-23
  • 一、李光耀政治认知的来源与影响18-20
  • 1、李光耀的个性特征18-19
  • 2、李光耀政治认知的核心内容19-20
  • 二、新马分家的认知差异20-23
  • 第二章 独立初期:知觉偏差带来的晕轮效应23-30
  • 一、知觉偏差后的晕轮效应23-26
  • 二、独立初期李光耀的认知与新加坡对马来西亚的政策26-30
  • 第三章 走向发展:历史包袱与时代变迁交错下的认知变化30-42
  • 一、背景分析30-34
  • 1、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国际环境变化与东南亚态势30-31
  • 2、新马关系曲线分析图31-34
  • 二、新加坡领导人的认知变化34-42
  • 1、70年代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领导人的认知差异35-36
  • 2、现状与历史的交错:新加坡对马来西亚政策的变化36-42
  • 第四章 领导人的更迭:认知的传承与新马关系42-56
  • 一、三代领导人比较42-45
  • 1、个性比较42-43
  • 2、主政环境与政治认知比较43-45
  • 二、新领导人的认知45-52
  • 三、认知的传承52-54
  • 四、认知传承与交错导致的错误知觉54-56
  • 结论56-59
  • 一、知觉因素是影响新马关系的重要变量56-57
  • 二、对新加坡外交的启示57-58
  • 三、本文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探索的问题58-59
  • 参考资料59-64
  • 后记6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琦;新加坡对外关系中的大国平衡外交[D];暨南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萍;;政治心理学中的态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刘少华;新加坡对印尼的外交政策[J];当代亚太;2001年05期

    3 卢正涛;新加坡领导人的国家至上观[J];当代亚太;2003年09期

    4 梁若冰;;政策因素对境外投资的介入及其效果——基于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案例分析[J];当代亚太;2006年11期

    5 庄礼伟;李光耀论领导艺术与执政策略[J];东南亚纵横;2002年05期

    6 张应龙;新加坡伊斯兰祈祷团事件与东南亚反恐斗争[J];东南亚纵横;2003年05期

    7 罗梅;;2005~2006年新加坡回顾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06年05期

    8 温北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在东亚合作中的作用及其态度[J];东南亚研究;2004年04期

    9 廖小健;阿都拉政府的政治与外交[J];东南亚研究;2004年05期

    10 廖小健;安瓦尔事件之后的马来西亚外交[J];东南亚研究;199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毅;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一党长期执政与“新加坡式的民主”[D];外交学院;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王斌;贾雪;;以东北亚安全为视角议中国国家身份之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刘军;韩燕;;意识形态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陈敏华;;国际反恐形势的新变化及其对策思考[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6期

    5 成云卿;;双重视角下的公民教育之路:新加坡的例证及其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刘彦;;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经济思想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李艳藻;赵孔满;;新加坡的种族和谐教育经验及其启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赵艳霞;;威胁平衡与利益平衡——试析波美关系[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魏建国;;普遍信任:法制现代化的深层内驱力[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10 陈海嵩;;风险预防原则理论与实践反思——兼论风险预防原则的核心问题[J];北方法学;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玲娟;聂平平;唐伟志;;政党认同与政党生命力[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2 孙泽生;王淑云;;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中国铁矿石定价策略[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赵自勇;;新加坡将会成为一个自由民主国家吗?[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4 陈志敏;;从“蜜月”回归正常?:新多极世界中的中欧关系[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5 王帆;;如何认识当今世界——复杂系统整体性思维的启示[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6 戴钦;;网络论坛言论传播中的自我净化机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孙泽生;;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中国铁矿石定价策略[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8 汪新生;王春强;;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看冷战后东亚地区和平[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9 林尚立;;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对中国30年政治发展的一种反思[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10 陈海嵩;;国际环境立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周杰;公司治理对归核化战略决策及其实施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曲春青;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金融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训;伊斯兰会议组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翼;论沙皇俄国在俾斯麦外交体系中的重要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俞琳;影响环境议题设置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郑宝明;韩国民主转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申健;巴以问题:困境与出路[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少华;新加坡对印尼的外交政策[J];当代亚太;2001年05期

    2 卢正涛;新加坡领导人的国家至上观[J];当代亚太;2003年09期

    3 陈奕平;美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的战略意义[J];当代亚太;2004年10期

    4 庄礼伟;李光耀论领导艺术与执政策略[J];东南亚纵横;2002年05期

    5 郄清良;小国大外交——新加坡大国平衡战略的形成与演变[J];东南亚纵横;2005年01期

    6 罗梅;;2005~2006年新加坡回顾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06年05期

    7 王飞;新加坡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J];东南亚研究;2004年03期

    8 温北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在东亚合作中的作用及其态度[J];东南亚研究;2004年04期

    9 张振江;《美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及其影响[J];东南亚研究;2004年05期

    10 张振江;“东盟方式”:现实与神话[J];东南亚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戴路;论均势理论及其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尹晓丽;新加坡对大国外交战略的形成与演变[D];吉林大学;2007年

    3 董立彬;新加坡现实主义外交政策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晓冬;独立以来的新加坡外交[D];内蒙古民族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慧慧;从冲突到合作:新加坡对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郄清良;新加坡 新总理 新风格与新中关系展望[J];八桂侨刊;2004年05期

    2 赵连中;透视新加坡“柔性一党优位制”——兼谈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路径[J];长白学刊;2004年05期

    3 张纪,付大鹏,康莉;机构改革中公务员心理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长白学刊;1999年04期

    4 周碧波;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成功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郭惠川;浅析我国现阶段农民的政治心理变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6 申光荣;亚洲的近代化与“东道西器”论和亚洲价值观的辩论[J];当代韩国;2005年01期

    7 温北炎;瓦希德政府的国内外政策[J];当代亚太;2000年05期

    8 李毅;新加坡对华投资透视[J];当代亚太;2000年06期

    9 邓仕超,曹云华;东南亚国际关系2003年回顾与2004年展望[J];东南亚纵横;2004年02期

    10 王勤;2003~2004年东南亚经济的回顾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锡梅;李光耀谈中国经济改革及前景[J];瞭望;1992年36期

    2 王家英;李光耀的睿智与台湾的选择[J];东南亚纵横;2000年12期

    3 张正国,何立慧;论李光耀社会文化思想[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欧翠珍;从李光耀回忆录看新加坡的国格[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黄士华 ,杨巍;李光耀治国艺术刍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6 甘泰;李光耀接受台《中国时报》专访谈两岸关系等问题[J];两岸关系;1998年02期

    7 夏春林;李光耀看中国前景[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01期

    8 和静钧;;李光耀:小国大领袖的威权落幕[J];东西南北;2011年13期

    9 马路;李光耀谈新加坡治国原则[J];当代世界;1994年03期

    10 童金波;李光耀治国之道——“精英主义”[J];人才开发;199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元礼;;李光耀“经济优先,民主渐进”的现代化战略思想评析[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誉满冰城的建筑设计名师 孜孜不倦地装点美化城市——记哈尔滨市规划局李光耀同志事迹[A];第二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吕元礼;;入世后政府官员收入研究——新加坡“高薪养贤,厚禄养廉”的启示[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钱辉;;坎流小学联络站纪事[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二)[C];2005年

    5 颜立水;;族谱是“三胞”寻根的凭据——兼谈寻根的体会[A];闽台谱牒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杨焕英;;儒家伦理与独立后的新加坡道德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7 李路曲;;简论新加坡政府的宪政建设[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8 黄海涛;;从新加坡的经济腾飞看当代儒学的复兴[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贺圣达;;儒家学说与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10 李玲;;儒家思想在新时代的成功演绎——对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浅析[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兴;[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记者 赵兰英;[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宋伟芳;[N];中国企业报;2000年

    4 记者郑捷、朱昌都、杨新鹏;[N];人民日报;2002年

    5 翟颖娜;[N];保定日报;2008年

    6 记者 荣燕;[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8 林行止;[N];东方早报;2011年

    9 刘寒凝;[N];保定日报;2007年

    10 记者 王煜;[N];保定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炜;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斌;李光耀、苏哈托、马哈蒂尔强国政治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庞卫东;新马分离与合并研究:1945-1965[D];厦门大学;2009年

    4 李永乐;构建超越种族与区域的政治共同体[D];复旦大学;2007年

    5 严春宝;新加坡儒家文化传承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卢正涛;新加坡威权政治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7 崔东红;新加坡的社会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麻雪峰;韩国和新加坡民主化进程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9 阿嘎佐诗;从地方到民族国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隋斌斌;合作主义从理念到制度:瑞典与新加坡福利制度比较[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燕;李光耀的治国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蒋焕杰;李光耀法治思想与新加坡特色的法制社会建设[D];安徽大学;2011年

    3 王文学;论李光耀时期(1965-1990)新加坡的实用主义外交[D];外交学院;2011年

    4 李社亮;李光耀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建设思想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毅;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一党长期执政与“新加坡式的民主”[D];外交学院;2006年

    6 周建茹;从魅力型政治走向法理型政治[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7 尹晓丽;新加坡对大国外交战略的形成与演变[D];吉林大学;2007年

    8 胡潇文;李光耀的个人认知对新马关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8年

    9 徐守杰;论新加坡实用主义外交[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军峰;李光耀德育观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政治心理学中的态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5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5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c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