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民族、民族国家与现代民族国家——以中国本土学术话语中的“民族”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6-06 02:51

  本文选题:民族 + 中国本土 ; 参考:《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04期


【摘要】:中国本土学术话语中的"民族"概念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古代"族"的概念以及"族类"观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群体分类体系。近代"民族"的使用始于西方术语翻译和汉语由文言向白话的转变,明显受到西方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理论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与苏联模式长期在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围绕民族译名及民族形成问题出现过几次论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对民族概念的讨论日益朝解构和多元反思的方向发展。综而观之,中国本土民族概念的传统导源于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强大的包容性使其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外延宽泛、使用灵活的独特话语体系。目前学界对民族国家与现代民族国家的使用不够规范,建议把民族国家作为特指性概念专门指称西欧早期民族国家,而把现代民族国家作为泛指性概念,用来指称所有时期和类型的民族国家。
[Abstract]:The concept of " nationality " in China ' s indigenous academic discourse has an evolutionary process . The concept of the ancient " family " and the " family " concept form a group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new China , Marxism and the Soviet model have taken the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study of the national the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
【作者单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理论、历史与现实”(13FZ002)
【分类号】:D0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可;中西文语境的“族群”与“民族”[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安静波;论梁启超的民族观[J];近代史研究;1999年03期

3 周传斌;论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4 龚永辉;论和谐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5 何叔涛;民族概念的含义与民族研究[J];民族研究;1988年05期

6 郝时远;先秦文献中的“族”与“族类”观[J];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7 何叔涛;;汉语“民族”概念的特点与中国民族研究的话语权——兼谈“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与当前流行的“族群”概念[J];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8 郝亚明;;试论民族概念界定的困境与转向[J];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9 龚永辉;;中国本土民族概念的传统考略[J];民族研究;2011年06期

10 罗圣荣;;现代民族国家视野下的多民族国家整合[J];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泰;;《聊斋俚曲集》饮食文化分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昌切;;现代进程中的民族与国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于翠玲;;孙中山《实业计划》对印刷工业的论述及其影响——以民国时期印刷杂志对“总理遗教”的阐释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王和生;“循常”与“超越”——试论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7 王渊;;论孙中山的国民教育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陈鹏鸣;试论康有为的大同理想[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9 李伟,司桂梅;孙中山权力制约思想探析[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10 李国环;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白中伟;;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中国命运[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4 廖加林;;公私观念与公德、私德[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7 杨雪冬;;技术创新与地方治理改革:对三个案例的分析[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8 吴忠民;;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9 郑s,

本文编号:1984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84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2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