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民身份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研究
本文关键词: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双向建构——再论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郑州大学》 2011年
基于公民身份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研究
赵颖
【摘要】:公民身份自古希腊、古罗马先哲和近代欧洲启蒙思想家起源,分别围绕义务和权利两个核心价值,形成了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范式,奠定了现代公民身份理论的基础。公民身份通过个体与政治共同体之间权利与义务的互动关系浓缩了个体与政治共同体的各种联系,成为建立共同体认同的重要社会纽带。公民身份为民族国家内部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融合的实现提供了纽带,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则分别发挥了公民身份的理性与感性两个方面,形成了政治和文化认同两种导向。 公民身份为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融合创造了新的纽带,即公民身份与公民权利、共同事业与公民责任、共同文化与共同记忆,并形成了以公民身份与公民权利为基础、以共同事业与公民责任为动力、以共同文化与共同记忆为依托的新的认同模式。基于公民身份的认同模式的实现主要可能受到三个因素的制约:公民权利实现机制的完善程度、共同事业的参与和发展状况、共同文化中多样性和一致性的平衡。 通过分析国外的国家、民族认同建构范例,为基于公民身份的认同模式提供了实践印证;从我国历史上的认同建构实践中,可以得到关于我国当前认同建构的启发。我国要建构基于公民身份的国家、民族认同新模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强调平等、普遍、无差异的公民身份认同;其次,树立投身共同事业的社会目标,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最后,提升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增强公民荣誉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0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霞;农村维吾尔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建构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纪霖;;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现代中国两种民族国家认同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顾成敏;;西方公民身份的历史演进[J];开封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钱雪梅;;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4 高永久;朱军;;论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5 解志苹;吴开松;;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认同的重塑——基于地域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良性互动[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6 吴玉敏;;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肖滨;;两种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双元结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郭艳;;意识形态、国家认同与苏联解体[J];西伯利亚研究;2008年04期
9 陶建钟;;公民身份、公民文化与公民教育——一种民主与国家理论的共洽[J];浙江学刊;2009年03期
10 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文华;新加坡国家认同的构建及其与现代化关系[D];西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志廷,焦亚葳;论《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历史地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黄璐;;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到和谐社会理论的发展[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范冉冉;;卢森堡和列宁在党的组织策略上的共识与分歧[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雷骥;恩格斯的道德人格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论析——从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友谊与合作谈起[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杨玉华;理性视野中的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王青原;郑素娟;;人的尊严由谁给定[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祁若冰;;论反垄断法豁免制度[J];河北法学;2006年04期
8 龚向和;;社会权的概念[J];河北法学;2007年09期
9 姬振旗;;公民教育概念辨析[J];河北法学;2008年01期
10 吕明瑜;;论知识产权垄断法律控制的理论基础[J];河北法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董志凯;;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4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5 黄宇;;论列宁主义党内民主观的中共早期实践及现实启示[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6 张立丽;古小丹;;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探讨[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楚明锟;;以正义的眼光解决公共行政的价值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赛依丁;;运用《资本论》理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兵;;试论道德的人类学基础[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会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无意识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唐伟;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心林;;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典范之作——评王明珂新著《羌在汉藏之间》[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吴冰冰;;霸权、话语、认同与伊斯兰——评《西方霸权语境中的阿拉伯—伊斯兰问题研究》[J];回族研究;2007年04期
3 张建军;安晓平;;南疆地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基于和田、喀什等地的调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4期
4 伍俊斌;;国家与社会:内涵、分化及其范式转换分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04期
5 史朝;文化的传承和断裂——文化领域中的中国老人与儿童[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6 胡文木;;什么是民族主义——读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J];前沿;2010年22期
7 马戎;新疆喀什地区的民族人口分布[J];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02期
8 祖力亚提·司马义;;族群认同感建构的社会学分析:以新疆“民考汉”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9 张国玉;余斌;;维汉关系中族群意识与国家认同的实证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10 贾东海;米娟婷;;新世纪西部边疆民族宗教问题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影响——以新疆为例分析[J];社科纵横;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国云;维吾尔人宗教生活的人类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4 张学标;全球化时代维吾尔民族的文化冲突与文化传播[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红艳;试论新疆民族团结的理论基础及其基本实践[D];新疆大学;2004年
2 李咏民;维吾尔族图腾崇拜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少华;新加坡的“生存政策”与对外关系[J];世界历史;2000年04期
2 吕元礼,邱全东;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后的政党文化转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孙景峰;;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面临的三大挑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陈祖洲;试论新加坡国民意识的形成[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5 余建华;在多元包容中繁荣发展——新加坡民族和睦的成功之举[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10期
6 孙景峰;;世界民主浪潮下的新加坡威权体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7 李路曲;新加坡“共同价值观”评析[J];晋阳学刊;1997年04期
8 刘鸿武;;黑非文化的现代复兴与民族国家文化重构[J];历史教学;1993年10期
9 任爽;;从新加坡看儒家伦理的传播与社会功能[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10 吕元礼;;学习借鉴新加坡的和谐之道[J];理论导报;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承希;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思想之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滨;;两种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双元结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郭忠华;;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双向建构——再论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肖滨;;公民认同国家的逻辑进路与现实图景——兼答对“匹配论”的若干质疑[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庞金友;;族群身份与国家认同:多元文化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当代论争[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5 石汉荣;;论海外侨胞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J];八桂侨刊;2005年05期
6 李崇林;;边疆治理视野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探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7 杨贞;叶兴艺;;双重认同理论的建构与典型实践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2期
8 马惠兰;陈茂荣;;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路径选择[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徐黎丽;;论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冲突——以中国为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阿达莱提·塔伊尔;;中国柯尔克孜族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调查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会与公共秩序——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分析框架和政策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张旭东;;传统文化与现代国家认同之关系:几个概念的辨析[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徐黎丽;;国家认同——影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核心因素[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5 胡文生;;台湾民众国家认同问题的由来、历史及现实[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洪泉湖;;台湾公民教育的省思与展望[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叶青;;全球化背景下认同多元化问题研究初探[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8 应小萍;陈午晴;王兵;王俊秀;杨宜音;;国家认同和体育观念关系初探[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蔡水清;;新加坡培育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教育措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李向平;;属性与身份的整合——宗教与民族认同资源的社会化路径[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迈克尔·J.桑德尔 王佳祺 编译整理;[N];社会科学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袁正兵;[N];检察日报;2002年
3 程洁;[N];法制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郑莉;[N];工人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张耀宇;[N];人民公安报;2002年
6 焦世东;[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刘晓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本报记者 徐运平 张涛;[N];人民日报;2003年
9 采访 本报记者 夏榆 实习生 马宁宁 采访 韩少功 (作家);[N];南方周末;2006年
10 龚安;[N];中国信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君;当代新疆民族文化现代化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张昌林;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祁进玉;不同情景中的群体认同意识[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时春丽;俄罗斯族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张宝成;磨合与交融:呼伦贝尔巴尔虎蒙古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8 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D];浙江大学;2007年
9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2003年
10 桂榕;历史·文化·现实:回族的国家认同[D];云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颖;基于公民身份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王海荣;关于公民身份行为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陈伟;在平等与不平等之间: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严俊;西方公民身份理论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北扬;民族学校学生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姜宝莲;我国蒙古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慧;初中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刘媛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刘娜;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白皓;软传播对国家认同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双向建构——再论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6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36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