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国民国家与民族国家的融合:中国思想脉络中的张君劢之国家观念研究(1919

发布时间:2017-02-15 19:54

  本文关键词:西方“早期现代”的思想史背景及其中国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东师范大学》 2012年

国民国家与民族国家的融合:中国思想脉络中的张君劢之国家观念研究(1919-1938)

裴自余  

【摘要】:本文以张君劢之国家观念为研究内容,将张君劢置于中国从传统的天下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中,放到中国现代国家观念的嬗变的思想语境中来理解,系统地探讨了1919-1938年间其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变化过程。 古代中国人把自己生活于其中的政治共同体视为天下而非“国家”,这种建立在天人相与的宇宙论基础上的天下国家观,在近代中西交冲的过程中逐渐除魅,被现代国家观念取而代之。从晚清开始,国民国家观念开始进入中国的思想界,它强调主权在民,国民为国家主体并享有同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进入思想界的,还有另一种竞争性的甚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民族国家观念,它强调民族和国家的同质性,其理想形态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但经由辛亥革命建立的中华民国,既没有实现上述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也没有实现上述意义上的国民国家。辛亥革命虽然终结了传统的天下国家,但现实的民国,是一个不成为国的“军绅政权”。尽管1924年后经由国民革命,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但在1928-1938年间,对内始终不能消除武装割据建立起法治与秩序,对外无力抵御外侮保卫国权,建构现代国家的任务并没有完成。与现代国家建构失败的现实相应地,是现代国家观念之混沌。面对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问题,晚清以来的中国思想界主要有四种不同的回答,也由此构成了四种主要的国家观念形态,即国家有机体论,国家工具论,政党国家论和多元主义的国家论。这种国家观念的冲突歧异,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现代国家建构的不利因素。 处于这样一个大时代的张君劢,对于现代国家建构之失败感同身受,他一方面寻求现代国家的立国之道,另一方面又切身参与现代国家的建国之行。张君劢之国家观念发展的基本轨迹,大致可分为现代国家观念的译介阶段(1919-1930),唯心主义国家观念的重建阶段(1931-1934)和中国观点下之国家哲学的创造阶段(1935-1938)。从1919年开始,他由政治而学问,由社会科学转到哲学,又由非理性回归理性,最终为其国家观念底定了独特的哲学基础,这便是他的心物二元论的政法唯心主义。在此政治哲学的基础上,张君劢深入检讨了传统的天下国家观念和中西交通以来种种建国的歧路,将建国失败之源主要归于民族国家观念之阙如和国民国家要义之背离。同时,张君劢也对近代以来的各种主要的国家观念进行了澄清,试图以思想自主的立场,实现一个大综合,创造出适合中国的现代国家观念。 他从古今中西各时代、各种思潮中提炼和创造的现代国家观念,将国家视为一种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国民与国家平衡的、民族国家和国民国家综合为一的统一体。现代国家有其特有的国族文化,也即我们常说的“民族国家”的一面。它是国人在精神自由基础上的文化创造,也是国人理性意志的历史积淀。现代国家的另一面是国民国家,国民是国家的基石,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个体的国民则应有平等的自由和权利,并经由宪政民主获得制度性的保障。国民素质之提高和国民人格之培养与现代宪政民主制度的建设一样都是国家建构的题中之义。 作为一种实现公善的组织,国家具有“公意”;而作为一个人,国民具有自由意志。张君劢肯定了公意与自由意志的存在,视国家与个人同为原生的因素,而非一方派生出另一方,因而主张政治经济方面均实现国家与个人、权力与自由之平衡。国家的基础是道德和法律;而道德和法律来自个人理性的意志在历史时空中的积淀,故国家的终极基础在于国民之理性的意志。国家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纯粹人造的,而是兼有二者的历史的人类共同体。 张君劢之国家观念通过理性的意志将国民国家与民族国家融合为一,将现代国家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这一重要的思想遗产对于我们理解现代国家,促进现代国家的构建,消解狭隘的民族主义,妥善处理国内的族群关系和对待国家安全与存续问题均富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0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高全喜;;宪法与革命及中国宪制问题[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张用心;;《万国公法》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任锋;;如何理解“史华慈问题”?[J];读书;2010年06期

5 李华兴;论严复的国家学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 张汝伦;;黑格尔在中国——一个批判性的检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史革新;;严复关于近代国家理念的阐释[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李华兴,张元隆;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发展[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9 张元隆;;《新青年》与近代国家观念的变革[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10 许纪霖;;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现代中国两种民族国家认同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大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1918~1927)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承希;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思想之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少鹏;民初的国家主义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宋歌;;宪政视野下的政府法治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陈舒;;施米特的政治与国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8 于春洋;于春江;;民族政治发展:学术研究的缘起、现状及展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9 陈潮昇;雍继敏;;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10 周良发;;张君劢的儒家哲学复兴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默;;战前国军的整建——以编制为中心[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4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5 王瑞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岑大利;;近五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状况综述[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7 朱英;;再论国民党对商会的整顿改组[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8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艳艳;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建荣,黄国才;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陈独秀的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程鹏;西方国际法首次传入中国问题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3 高全喜;;格老秀斯与他的时代:自然法、海洋法权与国际法秩序[J];比较法研究;2008年04期

4 许纪霖;上半个世纪的自由主义[J];读书;2000年01期

5 高全喜;;西方“早期现代”的思想史背景及其中国问题[J];读书;2010年04期

6 姜义华;章太炎的人性论与近代中国人本主义的命途[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7 姜义华;论孙中山的自由平等观——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思潮透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8 姜义华;论二十世纪中国的民族主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9 姜义华;论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家意识与中外关系意识──评余英时《飞弹下的选举──民主与民族主义之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刘悦斌;薛福成对近代国际法的接受和运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承希;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思想之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长龄;西方全球化理论面面观[J];战略与管理;1995年06期

2 任剑涛;政治的认知方式——政治现象描述与政治精神省察[J];东方论坛;1998年02期

3 曹泳鑫;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关系[J];欧洲;1999年01期

4 沈红文;哈贝马斯谈全球化与欧洲民族国家[J];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11期

5 陈新明;俄罗斯关于民族国家身份识别的误区[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01期

6 周毅之;近代以来西方民族国家合理性论证的范式流变——一个政治生活主题变迁所决定的过程[J];江海学刊;2004年03期

7 刘泓;欧盟与欧盟属下的民族国家[J];世界民族;2004年03期

8 李建军;想象的共同体——孙中山的“民族国家”理论与实践[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王学玉;新地区主义——在国家与全球化之间架起桥梁[J];社会观察;2004年04期

10 邢晓红;;论代议制的产生原因及运行条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学中的“上海形象”[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冯天喻;;在“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A];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韩琦;;为什么独立后的西属美洲没有建成统一的联邦国家?[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刘永丽;;“民族国家”想象与上海——晚清政治小说中的上海书写[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刘春荣;;全球化与政治策略[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6 刘拥华;;游离的全球化与全球化政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7 李鸿宾;;传统与近代的对接——从地域和民族角度论述中国传统王朝的近代境域[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严荣;;国际政治经济的三元困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9 徐蓝;;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主权保护[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10 叶青;;全球化背景下认同多元化问题研究初探[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萍;[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李云龙;[N];中国民族报;2002年

3 民族所 刘泓;[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蒉莺春;[N];经济观察报;2003年

5 李明浩;[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李明浩;[N];中国民族报;2003年

7 李明浩;[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纳日碧力戈 复旦大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王建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俞可平;[N];学习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自余;国民国家与民族国家的融合:中国思想脉络中的张君劢之国家观念研究(1919-1938)[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朱耀辉;城市文明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D];复旦大学;2003年

3 陆勇;传统民族观念与清政府[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杰;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敖福军;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李东铁;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国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刘凯;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家主权自主有限让渡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郑丽丽;“病”与“药”——清末新小说中的“救国”想象[D];南开大学;2009年

9 谭志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学的使命[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翟金秀;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的当代西欧民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颖;英国近代民族国家的成因[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白霞;民族国家与超越民族国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岳桥青;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职能的嬗变[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吴能武;后民族结构与世界公民社会[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硕;清末“中等社会”与民族国家的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吴娟;法律全球化语境下法律移植呈现出的新特点[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叶秀蓉;新时期家族小说[D];厦门大学;2006年

8 修丰义;论民族国家在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发展[D];青岛大学;2005年

9 刘新莉;试论民族主义发展中载体的功能及其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奇才;全球治理法治化[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西方“早期现代”的思想史背景及其中国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3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3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5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