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心理学中的态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政治心理学中的态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政治心理学引入“态度”研究,既是社会心理学态度研究扩展的结果,又深化了社会心理学对“态度”的认识。同社会心理学一样,政治心理学对“态度”概念的界定,不仅包括对“什么是态度”的认识,还包括对“态度怎么样”作具体的分析。本文从态度的结构和基础、态度的改变、态度的结果等三个领域展开对政治态度的研究,并将对态度的测量作为态度界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分析,为人们对政治态度的认识提供一个较为完整和全面的视角。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态度 政治态度 政治心理学
【分类号】:D0
【正文快照】: 态度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20世纪30年代晚期民意调查的出现使态度研究由社会心理学领域扩展到了政治心理学领域,也使态度研究真正从校园进入了现实政治生活。譬如对总统竞选中投票行为的决定因素的分析(尤其是对人的因素的分析,如居住于农村还是城市、社会经济地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运;茆长荣;;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调查——以丹霞山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2 邬丽群;何景洋;高明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陈云亮;;“挥泪斩马谡”悲剧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杨甜甜;;暖春中的社会心理学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5 邱枫;;人类学视野下的比较文学——以《Sons and Lovers》、《孔雀东南飞》和《金锁记》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6 金良祥;;中美中东政策分歧的认知差异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5期
7 范红军,何建军;论高师历史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丁俊武,周志俊;教练员威信的维护与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4期
9 李f,朱淑明;运动负荷的深层次分析与运用[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10 马宏伟;卜爱云;;对近年来郑州市居民晨练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宝珍;;浅析叛逆期青少年对电视的逆反心理[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徐新林;;文化冲突、和谐校园与农村大学生社会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纪伟;;正名·定分·成事——法官角色定位之于审判权独立行使[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何兵;;人文关怀中情感思维的价值审视[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贺建平;赵晓燕;;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影响[A];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C];2007年
6 皮勇;刘为国;;论青少年与网络犯罪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郭子贤;;黑社会(性质)组织亚文化形成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戚海峰;;中国消费者独特消费品偏好形成机制分析:基于控制欲望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何佳讯;才源源;秦翕嫣;;消费者代际品牌资产的结构与测量:基于双向影响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完颜华;;超越自我意识: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培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莹辉;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段永刚;大众传播媒介资源配置刍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秦启文;企业理念的理性反思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文忠;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张树平;建筑火灾中人的行为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9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朱吉丽;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管理沟通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游梦潇;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6 徐春华;高中生诚信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梁青春;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郑清;互联网条件下高中生道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沈轶璐;基于高校外籍教师的心理契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伟;初中生网络交往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杰;Kenneth M.Greenwood;;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年03期
2 苏林森;;当前职工舆情及应对——基于历次全国职工状况调查的分析[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唐珍;;谁偷走了我们的幸福[J];工友;2011年07期
4 沈杰;;现代化起飞阶段的中国——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视点[J];青年探索;2011年03期
5 西马;;马克思主义:危机中的阅读时尚[J];黄金时代;2010年01期
6 蒲岛郁夫;赵晶;;政治参与和政治平等新论:亚欧十七国(地区)的比较分析[J];复旦政治学评论;2010年00期
7 罗佳妮;;如何提高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应对能力[J];传承;2011年16期
8 约翰·沙拉瓦纳姆都;罗国华;赵银亮;;马来西亚的政治文化——多种族社会的竞争性发展主义[J];复旦政治学评论;2010年00期
9 王振;;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负面影响的路径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杨宜音;;对“考碗”现象的社会心态分析[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磊;;社会心理学视角的组织心理契约[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刘永兴;樊金娥;;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自我认同问题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义纲;;编辑工作与社会心理学试论[A];“新学科与编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4 欧阳仑;;当前社会腐败现象的社会心理学思考[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车文博;;当代中国大陆人社会心理的特点及其走向[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6 唐玲玲;;社会变革与自我定位——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陈捚;黄汾;;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8 杨宜音;;社会心态的概念界定:社会心理学的视角[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倪晓峰;何文英;;带黑社会性质的卖淫活动特点及其对策的社会心理学思考[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晓宇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国际政治心理学的若干研究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毕德 谢玉安;政治心理学 一门方兴未艾的交叉学科[N];学习时报;2000年
3 青岛大学 赵有田 李丹;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N];光明日报;2010年
4 张乐清;应创新社会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N];协商新报;2010年
5 赵国友 四川农业大学政法学院;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民政治态度的走向及引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蒋云根 华东师范大学;与时俱进开展政治心理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周阅;川端康成的政治态度与中国道家思想[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武京闽;关注社会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记者 柳霞;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乐国安: 提倡婚恋价值观“门当户对”[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评论员;学习是一种政治态度[N];雅安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慧;陈光甫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宁文晓;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态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萍萍;黄文焕《陶诗析义》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孔德永;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方旭光;政治认同的基础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舒跃育;心理动力系统与心理学的目的论原则[D];吉林大学;2012年
7 高琦;扭力与农村青年自杀的关系及其理论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秦金亮;自传记忆与其提取机制实验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平;非结构化对等网络中的信任机制及搜索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郭颖;辜鸿铭的政治心理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婷婷;试论我国当下政治参与中的冷漠倾向[D];苏州大学;2007年
2 魏鹏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周威;大学生政治态度及其政治教育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王凌;(错误)认识对中国外交决策的影响——以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为例[D];外交学院;2002年
5 杨仲航;新时期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文化功能[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任晓霞;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于娜;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勇;村民自治中村民政治冷漠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潘雪莹;村民自治中的政治文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刘世丽;当代中国青年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政治心理学中的态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9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