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人性根基——基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1-05-18 13:55
政治是属人的社会活动,"界定人性内涵"和"符合人性规定"直接构成了政治生活历史的、逻辑的起点,政治人性因而成为政治生活的鲜亮底色与政治哲学的内在根基。从历史来看,颇具代表性的政治人性理论是古典政治时期崇尚德性的"公共人"设定和近代以来追求自利的"自然人"设定,从政治维度来看这两种范式的政治人性理论都具有浓厚的先验色彩和目的论叙事方法,故而既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因此陷入一种虚幻的道德论证。所以,当前有必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上建构一种具体的、历史的政治人性理论,理清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性理论在"劳动""社会关系"和"需要"这三个层面的内涵与相互关系,并以此指导和推进旨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政治进程。
【文章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2019,(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政治人性的基本规定和历史拷辩
(一)崇尚德性的“公共人”设定。
(二)追求自利的“自然人”设定。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人性根基及其超越向度
三、政治人性的当代中国意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治正义的中国境界[J]. 王岩,陈绍辉.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3)
[2]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访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王岩[J]. 本刊记者,王岩.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09)
[3]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双轨路径——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理论分析[J]. 肖滨,方木欢. 政治学研究. 2017(04)
[4]“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意味着什么[J]. 贺来,张欢欢. 学习与探索. 2014(09)
[5]当代中国政治中的表演式抗争:景观、结构与效能[J]. 王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6]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现状述评[J]. 吴斌. 云南社会科学. 2009(03)
[7]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正义视界[J]. 臧峰宇.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05)
[8]政治哲学论纲[J]. 王岩. 哲学研究. 2006(01)
[9]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制度创新[J]. 王彬. 江西社会科学. 2002(10)
[10]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中国政治发展[J]. 丁志刚,王宗礼. 政治学研究. 2002(03)
本文编号:3193912
【文章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2019,(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政治人性的基本规定和历史拷辩
(一)崇尚德性的“公共人”设定。
(二)追求自利的“自然人”设定。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人性根基及其超越向度
三、政治人性的当代中国意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治正义的中国境界[J]. 王岩,陈绍辉.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3)
[2]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访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王岩[J]. 本刊记者,王岩.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09)
[3]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双轨路径——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理论分析[J]. 肖滨,方木欢. 政治学研究. 2017(04)
[4]“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意味着什么[J]. 贺来,张欢欢. 学习与探索. 2014(09)
[5]当代中国政治中的表演式抗争:景观、结构与效能[J]. 王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6]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现状述评[J]. 吴斌. 云南社会科学. 2009(03)
[7]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正义视界[J]. 臧峰宇.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05)
[8]政治哲学论纲[J]. 王岩. 哲学研究. 2006(01)
[9]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制度创新[J]. 王彬. 江西社会科学. 2002(10)
[10]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中国政治发展[J]. 丁志刚,王宗礼. 政治学研究. 2002(03)
本文编号:3193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193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