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现代:基于后现代理论与经验的本土反思
发布时间:2021-06-11 12:40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后现代登陆中国并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化也有了后现代特征。然而后现代语义错综复杂,在对中国文化产生多维影响的同时,后现代理论与经验也发生着变异,因而具有了基于西方又不同于西方的本土化特色。在这种背景下,对别现代的理论进行反思是检视当下中国文化语境的有益尝试。
【文章来源】:安康学院学报. 2020,32(0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后现代语义寻踪
二、后现代的本土反思
三、走向别现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别现代:美学之外与后现代之后——对一种国际美学潮流的反动[J]. 王建疆.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2]别现代:主义的诉求与建构[J]. 王建疆. 探索与争鸣. 2014(12)
[3]后现代主义文论是如何进入中国和发生影响的?[J]. 朱立元. 文艺理论研究. 2014(04)
[4]中国美学:主义的喧嚣与缺位——百年中国美学批判[J]. 王建疆. 探索与争鸣. 2012(02)
[5]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J]. 约翰·斯道雷,徐德林.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6]毛泽东和阿尔都塞的遗产:辩证法的问题式 另类现代性以及文化革命[J]. 刘康,田立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7]谁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怎样做“文化研究”?——与陶东风教授商榷[J]. 赵勇. 河北学刊. 2004(05)
[8]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J]. 高建平. 民族艺术研究. 2004(01)
[9]不同语境下的后现代——与詹姆逊的对话[J]. 胡亚敏. 中国比较文学. 2001(03)
[10]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J]. 李欧梵. 文学评论. 1999(05)
本文编号:3224552
【文章来源】:安康学院学报. 2020,32(0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后现代语义寻踪
二、后现代的本土反思
三、走向别现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别现代:美学之外与后现代之后——对一种国际美学潮流的反动[J]. 王建疆.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2]别现代:主义的诉求与建构[J]. 王建疆. 探索与争鸣. 2014(12)
[3]后现代主义文论是如何进入中国和发生影响的?[J]. 朱立元. 文艺理论研究. 2014(04)
[4]中国美学:主义的喧嚣与缺位——百年中国美学批判[J]. 王建疆. 探索与争鸣. 2012(02)
[5]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J]. 约翰·斯道雷,徐德林.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6]毛泽东和阿尔都塞的遗产:辩证法的问题式 另类现代性以及文化革命[J]. 刘康,田立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7]谁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怎样做“文化研究”?——与陶东风教授商榷[J]. 赵勇. 河北学刊. 2004(05)
[8]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J]. 高建平. 民族艺术研究. 2004(01)
[9]不同语境下的后现代——与詹姆逊的对话[J]. 胡亚敏. 中国比较文学. 2001(03)
[10]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J]. 李欧梵. 文学评论. 1999(05)
本文编号:3224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224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