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民主的政策设计理论:探究政策过程中的社会建构效应

发布时间:2021-10-09 19:24
  民主的政策设计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安妮·施奈特和海伦·英格拉姆提出,她们从1993年开始试图发展的一个从社会建构视角理解政策过程的新理论,通常也被称之为社会建构框架。社会建构框架并非全新的理论,它是在借鉴多元主义理论、政策科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后现代公共政策理论基础之上建立的,是对这些理论的完善和超越。社会建构框架的主要理论基础有三个,即政策设计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和政治理论。民主的政策设计是该框架强调的内容,而其理论特色是对政策过程中社会建构效应的关注,并思考社会建构对于政策过程的影响途径和机制。以目标群体的权力和社会建构两个维度为基础,将目标群体划分为四类:优势者、竞争者、越轨者和依赖者,并详细讨论了目标群体社会建构的政策意蕴和政治后果。在此基础之上,该框架形成了有关政策过程的五个基本命题,即配置命题、反馈命题、起源命题、社会建构变迁命题和政策变迁命题。社会建构框架对于中国的政策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文章来源】:学海. 201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民主的政策设计理论:探究政策过程中的社会建构效应


政策设计结构的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垃圾桶到多源流再到要素嵌入修正——一项公共政策研究工作的总结和探索[J]. 杨志军.  行政论坛. 2018(04)
[2]从冲突迈向合作:城管与摊贩关系的演进及其反思[J]. 韩志明,孟宪斌.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8(03)
[3]政策过程的决策途径:理论基础、演进过程与未来展望[J]. 李文钊.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7(06)
[4]信仰与行动:新媒体时代草根NGO的政策倡导分析——基于倡导联盟框架的个案研究[J]. 王洛忠,李奕璇.  中国行政管理. 2016(06)
[5]中国中央政府“集思广益型”决策模式——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出台[J]. 王绍光,鄢一龙,胡鞍钢.  中国软科学. 2014(06)
[6]间段均衡理论与中国公共政策的演进逻辑——兰州出租车政策(1982—2012)的变迁考察[J]. 文宏.  公共管理学报. 2014(02)



本文编号:3426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426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7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