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霸权理论与大众文化研究的话语重构
发布时间:2021-10-25 10:43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葛兰西的基础上,运用跨学科的方法研究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成因、特质,总结它对当代大众文化研究的影响。以此为理论界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全文主体共六章。第一章从其生平入手,追踪他一生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勾勒其思想轨迹的衍进。第二章探讨“文化霸权”的理论渊源。主要以马克思、列宁、拉布里奥拉、克罗奇为例,指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与意大利思想传统的融合。第三章着重探讨“文化霸权”的理论内涵,以葛兰西从现代教育实践提炼出的“师生辩证法”为纲,贯穿“市民社会”、“国家”、“知识分子”、“运动战”与“阵地战”等几个方面来阐释“文化霸权”在葛兰西思想中的含义。指出其内含的商讨机制,对当代文化研究产生深刻影响。四、五两章对“实践”与“历史”命题进行讨论,意在揭示它们与“文化霸权”的理论关联。最后尝试从“从文化精英主义立场转向准文化民粹主义立场”、“从回避政治转向关怀现实”和“从哲学式研究向跨学科式研究的转向”三个方面概括大众文化研究的“转向葛兰西”。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第一章 未完成的生命逻辑:葛兰西的生平与思想轨迹
一、撒丁情结
二、都灵求学
三、政治实践
四、狱中反思
小结
第二章 双源合流:文化霸权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影响
1、与马克思的潜在思想关联
2、列宁的直接影响
3、文化霸权的谱系学问题
二、意大利思想传统的影响
1、拉布里奥拉的影响
2、克罗奇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 文化霸权:市民社会中的文化政治教育学
一、师生辩证法
二、市民社会与国家
三、运动战与阵地战
四、论知识分子
小结
第四章 实践哲学:日常生活领域的文化政治批判
一、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的政治化追问
二、人是什么:历史当事人的二重性
三、实践哲学是什么:日常生活领域的文化政治批判
小结
第五章 绝对历史主义:非决定论的历史生成观
一、历史的生成性
二、重构“历史事实”的尺度
三、绝对历史主义之“绝对”
小结
第六章 转向葛兰西:大众文化研究的话语重构
一、从文化精英主义立场转向准文化民粹主义立场
二、从回避政治转向关怀现实
三、从学科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转向跨学科研究
小结
结语
注释
附录 近十年来国内文化霸权理论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艺理论中的"文化主义"与"审美主义"[J]. 王元骧. 文艺研究. 2005(04)
[2]颂:颂歌与禁歌·政治风云和业余精神——歌从东方来之三[J]. 李皖. 读书. 2005(01)
[3]近十年中国后殖民批评综述[J]. 周兴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4]葛兰西哲学思想研究笔谈[J]. 方珏,温旭琼,夏群友,王雨辰. 青海社会科学. 2003(01)
[5]葛兰西的霸权理论与大众文化研究[J]. 陆道夫. 河南社会科学. 2002(03)
[6]葛兰西实践哲学述评[J]. 李知恕,黄金辉.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
[7]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J]. 孙晶.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2(03)
[8]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与“文化研究”思潮[J]. 于文秀. 求实. 2002(04)
[9]文化研究的发展轨迹[J]. 萧俊明. 国外社会科学. 2002(01)
[10]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J]. 南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本文编号:3457234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第一章 未完成的生命逻辑:葛兰西的生平与思想轨迹
一、撒丁情结
二、都灵求学
三、政治实践
四、狱中反思
小结
第二章 双源合流:文化霸权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影响
1、与马克思的潜在思想关联
2、列宁的直接影响
3、文化霸权的谱系学问题
二、意大利思想传统的影响
1、拉布里奥拉的影响
2、克罗奇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 文化霸权:市民社会中的文化政治教育学
一、师生辩证法
二、市民社会与国家
三、运动战与阵地战
四、论知识分子
小结
第四章 实践哲学:日常生活领域的文化政治批判
一、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的政治化追问
二、人是什么:历史当事人的二重性
三、实践哲学是什么:日常生活领域的文化政治批判
小结
第五章 绝对历史主义:非决定论的历史生成观
一、历史的生成性
二、重构“历史事实”的尺度
三、绝对历史主义之“绝对”
小结
第六章 转向葛兰西:大众文化研究的话语重构
一、从文化精英主义立场转向准文化民粹主义立场
二、从回避政治转向关怀现实
三、从学科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转向跨学科研究
小结
结语
注释
附录 近十年来国内文化霸权理论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艺理论中的"文化主义"与"审美主义"[J]. 王元骧. 文艺研究. 2005(04)
[2]颂:颂歌与禁歌·政治风云和业余精神——歌从东方来之三[J]. 李皖. 读书. 2005(01)
[3]近十年中国后殖民批评综述[J]. 周兴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4]葛兰西哲学思想研究笔谈[J]. 方珏,温旭琼,夏群友,王雨辰. 青海社会科学. 2003(01)
[5]葛兰西的霸权理论与大众文化研究[J]. 陆道夫. 河南社会科学. 2002(03)
[6]葛兰西实践哲学述评[J]. 李知恕,黄金辉.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
[7]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J]. 孙晶.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2(03)
[8]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与“文化研究”思潮[J]. 于文秀. 求实. 2002(04)
[9]文化研究的发展轨迹[J]. 萧俊明. 国外社会科学. 2002(01)
[10]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J]. 南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本文编号:3457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45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