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政治实践的空间 ——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之探析
发布时间:2021-11-16 23:29
关于公共领域理论的探讨,乃是近年来政治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此,德裔学者、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的汉娜·阿伦特以其独到的理论洞见,为当代公共领域理论的探讨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思想资源。她在亲历了纳粹的极权统治与战后美国的政治生活后,对公共领域的建设成为其毕生研究的一根主线。尽管她并未提供“标准”答案,但她通过对人的“复数性”、人的“出生”等概念的分析,通过对政治领域中的真理问题、参与式民主的思考而形成的公共领域思想,既与古希腊精神遥遥相应,又切中由当代现实问题所引发的诸多理论关切,其价值和意义愈来愈被后人所重视。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中对马克思的历史定位可以指引我们考虑如何从思想史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哲学,这仍然是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尚未得到深入的主题。同时,通过分析她对马克思的批判与继承也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她的公共领域思想,本文力图从阿伦特对马克思三个命题的批判中找出其公共领域思想的特点与不足,从一种新的视角对该思想做出阐释。阿伦特通过揭示政治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呼吁人们关心政治,积极参与公共政治活动,而她的公民参与思想在她的公共领域理论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阿伦特看来,...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的空间
(一) 以公民共和模式审视现代公共生活的基础——公共领域的提出
1、历史背景
2、思想渊源
(二) 政治、行动与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确立
1、公共领域的界定
2、区别于社会、社群
3、区别于私人领域
(三) 公民自由本质的实现——公共领域存在的意义
1、人的出生、人的复数性与公共领域的构成
2、"无思"的人与公共领域的衰落
3、公共领域对于公民身份的认同
二、马克思视阈下对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的分析
(一) 从对马克思三个学说的反驳看阿伦特公共领域的特点
1、劳动、制作、公共性
2、支配、自由与永恒性
3、暴力、权力、多样性
(二) 从对马克思三个学说的反驳看阿伦特公共领域的非确定性
1、公私领域矛盾和冲突的悬而未决
2、对劳动和工作区分的牵强性——对马克思劳动概念本质化理解
3、对权力的解释超出同常理解
三、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一) 中国公共领域在当代的发展状况
1、初步显现的公共领域
2、公共领域确立面临的问题
(二) 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公共领域建设的启示
结语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的劳动观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从阿伦特的视角看[J]. 陈高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8(03)
[2]邪恶的两张面孔:根本的邪恶和平庸的邪恶——汉娜·阿伦特对极权主义制度下的邪恶现象的批判[J]. 涂文娟. 伦理学研究. 2007(01)
[3]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影响[J]. 王宝霞. 山东社会科学. 2007(01)
[4]“沉思生活”与“积极生活”——阿伦特对传统政治哲学的批判[J]. 王寅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5]汉娜·阿伦特的“政治”概念剖析[J]. 陈伟. 南京社会科学. 2005(09)
[6]资本与现代性的生成[J]. 鲁品越,骆祖望.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3)
[7]人性中的政治:关于政治定义研究的述评与新探索[J]. 刘小年. 理论与改革. 2005(01)
[8]阿伦特论马克思[J]. 周凯建. 兰州学刊. 2004(04)
[9]阿伦特论人的境况[J]. 曾纪茂.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07)
[10]政治的审美化与自由的绝境——康德与阿伦特未成文的政治哲学[J]. 应奇. 哲学研究. 2003(04)
本文编号:3499773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的空间
(一) 以公民共和模式审视现代公共生活的基础——公共领域的提出
1、历史背景
2、思想渊源
(二) 政治、行动与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确立
1、公共领域的界定
2、区别于社会、社群
3、区别于私人领域
(三) 公民自由本质的实现——公共领域存在的意义
1、人的出生、人的复数性与公共领域的构成
2、"无思"的人与公共领域的衰落
3、公共领域对于公民身份的认同
二、马克思视阈下对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的分析
(一) 从对马克思三个学说的反驳看阿伦特公共领域的特点
1、劳动、制作、公共性
2、支配、自由与永恒性
3、暴力、权力、多样性
(二) 从对马克思三个学说的反驳看阿伦特公共领域的非确定性
1、公私领域矛盾和冲突的悬而未决
2、对劳动和工作区分的牵强性——对马克思劳动概念本质化理解
3、对权力的解释超出同常理解
三、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一) 中国公共领域在当代的发展状况
1、初步显现的公共领域
2、公共领域确立面临的问题
(二) 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公共领域建设的启示
结语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的劳动观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从阿伦特的视角看[J]. 陈高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8(03)
[2]邪恶的两张面孔:根本的邪恶和平庸的邪恶——汉娜·阿伦特对极权主义制度下的邪恶现象的批判[J]. 涂文娟. 伦理学研究. 2007(01)
[3]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影响[J]. 王宝霞. 山东社会科学. 2007(01)
[4]“沉思生活”与“积极生活”——阿伦特对传统政治哲学的批判[J]. 王寅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5]汉娜·阿伦特的“政治”概念剖析[J]. 陈伟. 南京社会科学. 2005(09)
[6]资本与现代性的生成[J]. 鲁品越,骆祖望.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3)
[7]人性中的政治:关于政治定义研究的述评与新探索[J]. 刘小年. 理论与改革. 2005(01)
[8]阿伦特论马克思[J]. 周凯建. 兰州学刊. 2004(04)
[9]阿伦特论人的境况[J]. 曾纪茂.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07)
[10]政治的审美化与自由的绝境——康德与阿伦特未成文的政治哲学[J]. 应奇. 哲学研究. 2003(04)
本文编号:3499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499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