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乌托邦的革命——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评析

发布时间:2023-04-22 06:32
  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不是一个内部严整统一的体系,在不同时代、不同学者身上呈现为不同的理论形态。他们从阶级意识、精神分析、文化艺术、日常生活等层面提出不同的革命策略,将意识觉醒的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艺术家、边缘群体和青年知识分子上升为新的革命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发掘的革命带有典型的主观性、微观性、渐进性和非暴力的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不过是反叛现实的一种人道诉求,其革命视角的伦理性而非实践性,革命方式的妥协性而非彻底性,革命主体的单薄性而非大众性,革命路径的空想性而非现实性,决定了其无力从根基处撼动资本主义大厦。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革命理论的主题形态
    1. 意识形态革命理论
    2. 性格结构革命理论
    3. 社会批判理论
    4. 人道主义革命理论
二、革命的策略
    1. 意识哲学革命
    2. 大众心理革命
    3. 艺术文化革命
    4. 日常生活批判
三、革命的主体
    1. 意识觉醒的无产阶级
    2. 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有机知识分子
    3. 批判现实的艺术家
    4. 边缘群体和青年知识分子
四、革命的特点
    1. 主观革命
    2. 微观革命
    3. 渐进革命
    4. 非暴力革命
五、革命理论的价值限度
    1. 革命视角的伦理性而非实践性
    2. 革命方式的妥协性而非彻底性
    3. 革命主体的单薄性而非大众性
    4. 革命路径的空想性而非现实性



本文编号:3797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797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f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