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夏、商、周“神本”思想向孔子“人本”思想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5-02-01 20:05
  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和研究主题,天人观念及其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家探索人与宇宙和谐关系的思想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转型期和中国哲学的发生期,在这一时期,中国抛弃了宗教,选择了世俗哲学,实现了“神本”思想到“人本”思想的转变。孔子人本思想的产生不仅是哲学突变的开端,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价值、文化取向和思维模式,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于华夏文化最初在地域、政治、社会制度方面所具有的内在特质,中国宗教从远古时期开始到夏、商、周日益凸显出自身的特点,即政治性、功利性、现实性和世俗性。经过长期的文化酝酿,产生了孔子的世俗哲学,实现了“神本”思想向“人本”思想的转变。这一过程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崇拜对象由“神”演变为“天”,“天”的宗教色彩不断淡化,逐渐由一个宗教概念转变为哲学概念;二、神失去了对人的主宰和支配地位,人的主体地位逐步提升,最终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分析“神本”思想到“人本”思想的转变过程,力求揭示中国文化在转型时期背离宗教、选择世俗哲学,孔子“人本”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影响。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从“民神杂糅”到“绝地天通”
    第一节 “民神杂糅”的远古宗教
        一、多元、庞杂的天神系统
        二、“民神杂糅”的天人沟通
    第二节 “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
        一、从“民神杂糅”到“绝地天通”
        二、天人关系的张力结构
        三、天神崇拜与祖神崇拜信仰体系中的天人观念
第二章 夏代宗教中的天人观念
    第一节 血缘组织的巩固和宗族社会的创立
    第二节 夏代天人观
        一、“君权神授”思想中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矛盾的展开
        二、“义理之天”观念的产生
        三、“事鬼敬神而远之”的现实主义态度
第三章 商代宗教中的天人观念
    第一节 政治的多元化与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第二节 天神崇拜的多元化
        一、上帝神灵向祖先神灵的转移
        二、多元化的天神系统
    第三节 天人沟通的世俗倾向
        一、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二、尊神事鬼的功利性
        三、祖先崇拜对宗法血缘制度的巩固
        四、民本思想的萌芽
第四章 宗法体制与周代宗教中的天人观念
    第一节 日益成熟的宗法体制
        一、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礼”文化
        二、“立子立嫡”的宗法继统
        三、名堂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由“帝”到“天”的至上神观念的变化
        一、至上神由“帝”到“天”的转变
        二、“天”的至上性
        三、天的三重属性
        四、天神崇拜向祖先崇拜的进一步转化
    第三节 宗教政治伦理中的天人观念
        一、天命绝对权威的动摇
        二、“天命不僭”与“天不可信”矛盾的调和
    第四节 “洪范九畴”──天人交接的理论依据
    第五节 周人事神的功利性
第五章 孔子“以人为本”思想的产生
    第一节 宗教信仰危机之下的人文倾向
    第二节 天命神学的结构性裂变与哲学的突破
        一、占卜权威的衰落
        二、自觉的民本思想与神人关系的倒置
        三、礼、仪二分对天命神学结构性裂变的意义
        四、民族文化危机下对宗教信仰的功利性选择
        五、天命神学向人本主义世俗哲学的转化
    第三节 孔子对鬼神和祭祀的矛盾态度
        一、孔子不信鬼神
        二、孔子重祭祀
    第四节 孔子“以人为本”的天人观
        一、“天命”的多重哲学内涵
        二、尽人事、知天命
    第五节 孔子人本思想综述
结束语
    一、夏、商、周宗教的功利性、世俗性、此岸性
    二、夏、商、周宗教强烈的政治色彩
    三、宗教与世俗哲学
    四、全面理解与评价“以人为本”思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4029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4029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e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