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本文关键词: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公共协商,强调对话、讨论、辩论、审议与共识。协商民主既肯定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又尊重国家与社会间的界限,力图通过完善民主程序、扩大参与范围、强调自由平等对话来消除冲突,保证公共理性和普遍利益的实现,以修正传统民主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所以具有规范意义和实践意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不仅仅属于西方,中国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协商政治,但其中具有较成熟和完善制度架构的是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平台的政治协商制度,它既有明显的优势,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应该完善政治协商,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
【作者单位】: 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政治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
【基金】: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政治实践”(05CZZ006)
【分类号】:D082;D627
【正文快照】: 随着协商民主理论研究20世纪后期在西方学术界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将其引介到中国,并与本土政治实践联系在一起。在中外研究的谱系中,有的学者将协商民主看成自由民主的补充与矫正,而有的则认为其超越了自由民主,标志着民主理论发展的新方向。前者承认协商民主是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卫平,陈文;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选择——对“竞争性民主”与“协商性民主”的思考[J];理论探讨;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季乃礼;;论哈贝马斯的话语政治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孙兰英;全球化与当代政治文化社会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李海星;;普遍人权研究述评[J];兰州学刊;2006年04期
4 谢维雁;由对抗到妥协:宪政的平衡性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聂锦芳;马克思文本研究方法再省思——一份清理与辨析[J];学术研究;2003年09期
6 刘学军;欧洲一体化的治理理论浅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3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4 张向东;理性生活方式的重建——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韩红;交往的合理化与现代性的重建[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李瑞昌;风险 知识与公共决策[D];复旦大学;2005年
7 郑晓松;技术与合理化[D];复旦大学;2005年
8 曾庆军;合作和协商的政治:中国民主党派参政方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刘务勇;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经济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胡月英;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坚持和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治伟;世界公民观点下的永久和平[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谢腾云;交往理性与话语政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昌树;交往理性视阈中的文化构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能武;后民族结构与世界公民社会[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田明;邮政与中国近代社会[D];山西大学;2005年
6 杨东东;公共理性的价值[D];山东大学;2006年
7 王剑平;协商式民主运作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张敏;美国公共新闻运动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董前程;协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诉求[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贺晓梅;竞争性选举与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尚立;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J];学术月刊;200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477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