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精神的形成机制与政治公共性的罗马传统
本文关键词:共和精神的形成机制与政治公共性的罗马传统
【摘要】:古希腊直接民主制度的致命弱点最终导致了古典政治公共性的衰微,而萌生于希腊晚期城邦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二分的个体意识逐渐取代了蕴含于早期城邦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合一的德性伦理并获得了潜滋暗长。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古罗马人培育了以公民的平等和自由为核心的共和精神,并以之为动力源泉创造了复杂精妙的共和宪制、法律制度和公共理性。这不仅构成了异于古希腊直接民主的公共领域的另一种传统,而且也确立了西方文明发展的新方向——从古典文明迈向中世纪文明。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共和精神 公共性 罗马传统 政治公共领域
【基金】:2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710050) 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资助项目(013/ZXCX14003)
【分类号】:D082
【正文快照】: 以古典宪政民主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希腊城邦理性在释放了数百年的耀眼光辉并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之后,终因自身内在结构的致命缺陷而耗尽了能量,并被与自己平行发展而又前后相继的罗马文明所超越。古代罗马文明虽然是在继承希腊文明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但罗马人却超越前者而创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龚亮;胡正发;;生态危机根源之博弈分析——以农业生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3 李小青;;喷薄与冷却——从《十日谈》探析薄伽丘人文主义诉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4 林燕;;赏析《荷马史诗-奥德赛》民族精神中人与神的寓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5 王德胜;;简论通识教育[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王丛;;社会契约之下的公共权力——论社会契约视野之下的国家观念[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杜钢建;;古代罗马与古代儒家的抵抗权思想比较[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8 王振霞,田德全;罗马共和国时代公民权扩展的原因[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9 管辉;雷娟利;;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启示[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10 姜晨;;莫扎特《c小调钢琴协奏曲(KV.491)》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J];北方音乐;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光;石顺科;;从政治学视角看公民科学素质与民主政治[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翁国民;曹慧敏;徐艳;;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遭遇反垄断的法律对策[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3 王献玲;;公民人格理想的历史演进[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完颜华;;超越自我意识: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培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季金华;;理论与历史:法律文化多元化的意义阐释[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6 乔飞;;血统·国统·道统·法统——《圣经》神人“圣约”之法理透视[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C];2010年
7 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公法与私法的互动[C];2011年
8 欧阳恩钱;徐佳佳;;论海域使用权环保功能之内生[A];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4年
9 吴永生;;权力监督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3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龙海;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潘汝;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的宗教情怀与艺术魅力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勇泽;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小青;公共艺术发展路径的向度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8 曲丽涛;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发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云岭;现代医学情境下死亡的尊严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杨芳;平等原则在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中的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丰;改革开放进程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说服力初探[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夏君;质疑劳动力租赁:《法国民法典》第1710条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4 钱学云;中国本土语境下的法律建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辛桂香;家庭暴力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罗丹;德国现代家具风格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郭渊;法治意识视角探析中国法治建设[D];东华大学;2011年
8 姜峰;银座商城税务筹划的方案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孟刚;论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及其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苏颖;传播的权力偏向[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连增;;“私人领域”与“积极自由”[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吕铁力;《产床》及作者(英文)[J];Women of China;2000年09期
3 王中江;;化解“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矛盾[J];中国国情国力;1999年04期
4 李建华;李好;;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道德和谐——基于公共管理的视角[J];船山学刊;2006年03期
5 刘文宁;权力不应延伸到私人领域[J];党建;2002年04期
6 张爱军;李晓明;;公私权界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J.S.朱恩;孟凡民;;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辩证:关于公共福祉的重新争论[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余世喜;;从私人领域与公共权力领域的关系看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变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2期
9 赵红全;论我国公共领域的现代生长[J];理论与改革;2004年03期
10 赵红全;论我国公共领域的现代生长[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红春;;私人领域的内在悖论及其审美化解决——兼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必然性与必要性[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龚群;;论公共领域与公德[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向平;个人信仰表达应区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N];中国民族报;2012年
2 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 邵建;“公民社会”的衡量[N];中国经营报;2009年
3 特约记者 郭忠华 中山大学;公民社会的四个维度及行动逻辑[N];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袁东;你首先是个公民[N];上海证券报;2006年
5 沈湘平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公共领域中专家与大众的关系[N];长江日报;2007年
6 陈怀远;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强社会保障[N];大连日报;2005年
7 佛山日报记者 刘军艳;为自我释放寻求出口[N];佛山日报;2014年
8 黄显中;公德与私德[N];光明日报;2003年
9 陶东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双重危机[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杨俊;社区管理需要注入民主基因[N];自贡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彦章;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明;公私权界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于淼;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的渗透[D];吉林大学;2012年
3 熊力勤;网络条件下青年群体公共和私人领域的构建与维护[D];复旦大学;2011年
4 朱静仪;超越“公共和私人领域”[D];扬州大学;2011年
5 罗素君;媒介情境理论视域下的私人领域公共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旭明;科层组织内行政权力对私人领域的割据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朱大网;论市民法的私法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8 王传晓;博客—私人领域还是公共空间[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潘娜;从“私域”的消解看当前电视媒介的视域偏向[D];广西大学;2012年
10 雷鸣;公开的个人私语[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30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530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