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的恶化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08 12:09
本文关键词:西学的恶化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影响
【摘要】:自十九世纪中期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以来,西方的器物、制度、精神、学问便随之进入部分中国人的视野,从而给中国展示了一幅完全不同于中国社会的景象。初时,以郭嵩焘等为代表的少数士大夫阶层的精英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与制度与西方所代表的所谓“现代”精神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且意识到这种差异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一些官员和知识分子着力探求中国的转型问题,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然而从1861年到19世纪末的短短几十年,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变得越发复杂与紧张。世界上的这种乱象的原因十分复杂。从思想史上看,自17、18世纪以来所确立的个人主义的价值在这一时期受到了质疑与冲击。西学本身的演变,尤其是自然法体系个人主义的衰弱与国家主义集体主义的兴起这条贯穿于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历史的主线在19世纪引发了一系列思想的恶化,对思想界和现实社会生活造成了震动。强调生存竞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激进的种族主义等思潮成为了欧洲社会的主流思潮,促使了国际环境的恶化,同时也深入的影响了中国的思想界。欧美各国都爆发了一系列深刻而剧烈的社会运动,其共同特点是对过往一些常见观念的破坏与反动。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曲折一方面源于自身历史发展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深刻源自西学的恶化所引发的混乱,即中国的问题其实是当时世界性混乱的一部分。传统研究对那时西方思想给中国带来的恶化的、破坏性的一面很少着墨。19世纪中叶,中国现代转型的节奏(由缓和到激进)与世界局势的变化是相应的。那种早期通过建构社会中间阶层、培育社会自主力量以实现现代化的努力被激进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所破坏。在这个过程中,西学本身的恶化要为中国近代史的混乱与近代化过程中的曲折承担相当部分的责任。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为切入点我们能够发现,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西欧流行的种族主义、国家主义和极权主义思想都在中国这个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搅动了中国政局的变换。
【关键词】:西学 恶化 社会达尔文主义 种族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92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3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选题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2.1 对“西学”恶化的认识13-15
- 1.2.2 中国早期现代化转型的研究15-16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6-19
- 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17
- 1.3.2 论文框架17-19
- 第2章 西学恶化的思想背景19-36
- 2.1 爱尔维修:对理性的理解19-22
- 2.1.1 理性与传统的对立19-20
- 2.1.2 从捍卫自由到立法者的工具20-22
- 2.2 卢梭:对理性的抨击与对平等和民主的热忱22-26
- 2.2.1 理性摧毁社会22-23
- 2.2.2 无差别平等的影响23-24
- 2.2.3 社会是最高的道德价值的体现24-25
- 2.2.4 社会压制自由25-26
- 2.3 休谟:以经验主义哲学批判自然理性26-29
- 2.3.1 “理性”的复杂涵义26-27
- 2.3.2 “同意说”的缺陷27-29
- 2.4 柏克的国家传统观29-31
- 2.4.1 社会是约定俗成的产物29-30
- 2.4.2 柏克的“契约观”与国家的重要性30-31
- 2.5 黑格尔对现代思想的重构31-36
- 2.5.1 民族自由与国家的性质31-34
- 2.5.2 历史的必然34-36
- 第3章 西学的恶化36-47
- 3.1 达尔文的社会进化观37-40
- 3.1.1 达尔文如何看待社会进化37-39
- 3.1.2 达尔文主义的种族主义色彩39-40
- 3.2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40-43
- 3.2.1 适者生存40-41
- 3.2.2 社会有机体论与种族主义41-43
- 3.3 恶化思想对欧美国家政策的负面影响43-47
- 3.3.1 生物决定论与种族主义的社会政策43-45
- 3.3.2 社会达尔文主义与国际战争45-47
- 第4章 恶化的西学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影响47-68
- 4.1 对现代政治价值的认识50-57
- 4.1.1 自由的涵义51-52
- 4.1.2 “群”的自由52-53
- 4.1.3 开明专制与民主制53-54
- 4.1.4 孙中山的社会发展理论54-56
- 4.1.5 民主的希望56-57
- 4.2 社会达尔文主义对中国变革的影响57-64
- 4.2.1 梁启超思想中的种族主义因素57-59
- 4.2.2 革命的动机之一——排满兴汉59-60
- 4.2.3 革命背后的国家主义因素60-64
- 4.3 对文化的颠覆64-68
- 4.3.1 对传统史学的颠覆64-66
- 4.3.2 儒家失去了正统地位66-67
- 4.3.3 文化颠覆的结果67-68
- 第5章 结语68-70
- 参考文献70-74
- 致谢74-7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北成;论柏克的保守主义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2 许纪霖;;从寻求富强到文明自觉——清末民初强国梦的历史嬗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吴仪;严复富强思想与中国现代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高飞;进化论与国际政治——评达尔文主义对19世纪末国际政治思潮的影响[J];国际论坛;2001年04期
5 苏中立;;辛亥革命时期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传播[J];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6 A.赖提宁,G.茂德,信达;生物主义、政治和国际政治[J];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10期
7 康伟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达尔文主义[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李工真;德意志“历史学派”传统与纳粹主义[J];世界历史;2002年04期
9 仇海燕;法西斯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屠承先;评章太炎的进化论思想[J];孔子研究;1995年02期
,本文编号:534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534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