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后政治时代的政治介入何以可能——以齐泽克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15 12:22

  本文关键词:后政治时代的政治介入何以可能——以齐泽克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后政治 资本 政治介入


【摘要】:后马克思主义内部围绕左翼的激进政治想象和政治介入展开了激烈的论争。齐泽克认为文化多元主义和拉克劳、墨菲的政治介入是一种"后政治的政治",其根源在于"经济的非政治化"。要想对抗后政治,必须将"经济再政治化",对资本主义进行内在的批判。但是齐泽克的问题在于他并没有给出我们任何具体方案,这使得他的政治介入也陷入了某种困境。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后政治时代的政治介入何以可能。一方面,为了避免陷入文化多元主义和拉克劳、墨菲的"后政治的政治",必须将"经济再政治化",始终坚持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如齐泽克般陷入空洞的宣讲,我们要揭示资本中性机制的虚假性和它背后的新的权力关系;重新思考阶级政治和身份政治之间的关联;不断建构现实的革命主体;实现斗争策略从"跨越界线"到"超越界线"的转变,打破现存秩序的基本框架。这样,后政治时代下的政治介入才成为可能。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院;
【关键词】后政治 资本 政治介入
【基金】: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研究”(项目号:AS1310)资助
【分类号】:D0
【正文快照】: 后马克思主义不仅致力于借助各种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资源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和批判,而且致力于寻求一种全球资本主义的背景下激进的左翼的政治方案。后马克思主义的旗手拉克劳、墨菲在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的大背景下,在左翼知识分子致力于文化多元主义和新社会运动的斗争时,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约瑟夫·格里高利·马奥尼;张也;;当前批判理论的四种主要趋势[J];国外理论动态;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希;;主人能指与民主政治中的行动——齐泽克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09期

2 约瑟夫·格里高利·马奥尼;武锡申;;论齐泽克的革命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4期

3 吴冠军;;齐泽克的“第十一论纲”[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5期

4 张一兵;社会症候与非完全拜物教——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解读[J];理论探讨;2004年05期

5 胡大平;;从马克思到拉康——齐泽克与文化政治学之精神分析转向[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09期

6 孟飞;姚顺良;;齐泽克政治哲学的核心理论资源[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7 孔明安;;商品拜物教研究的新维度——兼论齐泽克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02期

8 田海平;;极权主义何以是一种伦理的“恶”——与齐泽克一起聆听“极权主义的笑声”[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张剑;;齐泽克、巴迪欧的毛泽东情结[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06期

10 于琦;;回到列宁:论齐泽克向马克思主义回归的理论取向[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琦;;论齐泽克对阿伦特的理论再批判——以极权主义概念为中心[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齐泽克;蓝江;;资本主义的内在限制[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汪行福;;为什么是共产主义?——激进左派政治话语的新发明[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4 王茜;;穿越意识形态的幻象——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浅析[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豪;旷世鬼才齐泽克[N];光明日报;2002年

2 杜庆春;齐泽克的姿态[N];经济观察报;2004年

3 瑞克斯·巴特勒;如何解读齐泽克?[N];东方早报;2007年

4 [英]特里·伊格尔顿 付清松译;还有什么话题不能被齐泽克拿来把玩[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立凡;“领袖”齐泽克[N];华夏时报;2011年

6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颐武;齐泽克的中国 中国的齐泽克[N];文汇报;2011年

7 张剑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齐泽克:超越资本主义的激进政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编译 马睿;齐泽克与乔姆斯基之争[N];文汇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康慨;齐泽克大战乔姆斯基[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0 张博;吴冠军谈齐泽克和他的论敌[N];东方早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小云;论齐泽克对主体性的意识形态论证[D];华侨大学;2012年

2 万书辉;文化文本的互文性书写:齐泽克对拉康理论的解释[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43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543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8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