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南诏大理国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7-16 11:31

  本文关键词:南诏大理国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南诏大理国 政治伦理思想 当代价值


【摘要】:南诏大理国是伴随着唐宋两朝风雨五百载的两个地方民族政权,在五个多世纪的历史涤荡中,从南诏大理国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中隐约可见其政治伦理思想的一道道亮光。反观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就是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路径之一是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伦理问题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专注于南诏大理国政治伦理思想的研究,对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稳定,促进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民主政治,追求公平正义,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从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量的史料典籍和近现代以来相关研究的文献著作中剖析其政治制度、政治思想背后隐藏着的政治伦理思想,探寻深藏在汗青之中的王权伦理、相权伦理、制度伦理、官员道德、外交伦理、佛教伦理,从而为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党的执政合法性、正当性以及政府道德、制度伦理、官员道德、外交伦理、佛教伦理提供更有价值的思想理论。在研究南诏大理国不同历史时期制定的政治制度和体现的政治思想基础上,深刻挖掘其隐喻着的南诏大理国政治伦理思想之形成基础,提炼南诏大理国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南诏大理国政治伦理思想的鲜明特征,阐明南诏大理国政治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南诏大理国 政治伦理思想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大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9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3
  • 一、问题的提出12-13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14
  • (一) 研究目的13
  • (二) 研究意义13-14
  • 三、研究方法14-15
  • (一) 文献研究法14-15
  • (二) 历史分析法15
  • (三)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15
  • (四) 重视结合国家理论进行探讨的方法15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5-22
  • (一) 关于政治伦理的研究16-17
  • (二) 有关南诏大理国政治伦理思想的研究17-22
  • 五、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2-23
  • 第二章 南诏大理国政治伦理思想的形成基础23-36
  • 一、地理环境23-24
  • 二、经济基础24-28
  • (一) 人口迁徙25
  • (二) 奴隶劳动25-26
  • (三) 生产力水平26-27
  • (四) 商业贸易27-28
  • 三、政治基础28-30
  • (一) 唐宋王朝治边之策28-29
  • (二) 南诏大理国政治制度29-30
  • 四、思想文化30-36
  • (一) 宗教影响31-33
  • (二)文化艺术33
  • (三)儒家思想33-34
  • (四)本主崇拜34-36
  • 第三章 南诏大理国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36-57
  • 一、王权伦理36-43
  • (一)王权的合理性和正当性36-40
  • (二)王权之让:大理国王避位为僧40
  • (三)礼教治国:大理国国号、国王人名、谥号、庙号40-42
  • (四)江山万古:南诏“父子连名制”42-43
  • 二、制度伦理43-47
  • (一)等级制度:强化王权理顺关系43-44
  • (二)职官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44
  • (三)德化治国:南诏治国理念44-45
  • (四)德运治国:大理治国方略45-47
  • 三、相权伦理47-49
  • (一)高氏家族忠心耿耿47-49
  • (二)杨门后代礼义俱佳49
  • 四、官员道德49-51
  • (一)奸佞无德49-50
  • (二)忠臣厚德50-51
  • 五、外交伦理51-54
  • (一)中庸执中平等互利51-52
  • (二)亲仁善邻礼尚往来52
  • (三)结盟互惠联姻结亲52-54
  • (四)礼乐治国琴瑟和鸣54
  • 六、佛教伦理54-57
  • (一)封神标心建寺教化54-55
  • (二)二神驯众王神合一55-57
  • 第四章 南诏大理国政治伦理思想的鲜明特征57-63
  • 一、地缘政治性57-58
  • 二、包容开放性58
  • 三、经世致用性58-59
  • 四、国家认同性59-60
  • 五、三教共存性60-63
  • 第五章 南诏大理国政治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63-70
  • 一、有助于党的执政伦理思想更符合民意63-65
  • 二、对于反对利用宗教等分裂祖国的行径具有深远意义65
  • 三、对于突出以人为本、推动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65-66
  • 四、有助于营造机会平等的社会环境66-67
  • 五、有助于“以德治国”方略的实现67-68
  • 六、有助于反腐倡廉措施更好贯彻68-70
  • 结语70-72
  • 参考文献72-79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79-80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80-81
  • 致谢81-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戴木才,李占会;中国共产党执政制度伦理初探[J];道德与文明;2005年03期

3 沈晓阳;;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探析[J];道德与文明;2007年03期

4 雷信来;;南诏郑回的政治思想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雷信来;;南诏大理国时期滇西北白族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J];大理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6 周俊华;雷信来;赵金元;;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与白族先民政治生活的积极互动[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7 吴玉军;超越政治神话 走向政治理性——近代绝对理性主义政治哲学简论[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王沪宁;转变中的中国政治文化结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9 李振宏;;先秦时期“社会公正”思想探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10 游扬波;;论北宋政治思想的理性特点[J];黑龙江史志;2010年15期



本文编号:548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548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3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