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宋教仁的政党内阁思想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07-17 03:03

  本文关键词:宋教仁的政党内阁思想与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宋教仁 政党政治 责任内阁制


【摘要】: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也是民初倡导政党内阁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政党内阁与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本文对于其政党内阁思想主要是从政党政治思想和责任内阁思想两方面展开论述。本文以宋教仁“政党内阁”的思想与实践作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了其政党政治思想和责任内阁思想,并且考察了其政党内阁思想的实践,,最后对宋教仁“政党内阁”的思想与实践进行了评价。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言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宋教仁的生平,接着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关于宋教仁研究的现状,最后简单介绍本文对宋教仁“政党内阁”思想与实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二部分:系统阐述宋教仁“政党内阁”思想的内容。该部分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其政党政治思想;一是其责任内阁思想。对于其政党政治思想主要是从政党的定义、立宪政治的最佳模式是政党政治、政纲、政党与议会的关系、政党的地位与作用、政党应由社会精英分子组成、政党的性质、政党体制、党争与党德等方面进行阐述的。对于其责任内阁思想的阐述主要从宋教仁早期政治思想的萌发、责任内阁思想的形成、政党内阁主张的提出三个方面来展开的。其中宋教仁的早期政治思想主要涉及其对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批判、对日本政治的批判分析以及对英国宪政制度的赞赏等方面的内容。宋教仁责任内阁思想的形成主要涉及宋教仁与孙中山的政体分歧及其原因分析。宋教仁政党内阁制的提出重点阐述了其政党内阁主张产生的过程,其是随着民初政治斗争形势逐渐复杂而形成的,是在其责任内阁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第三部分:是宋教仁“政党内阁”思想的实践运用。主要从宋教仁改组国民党与致力于国会选举两方面来考察。在改组国民党这一部分,主要叙述了从同盟会改组为公开的政党到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的整个过程。在致力于国会选举这一部分,重点叙述了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各个政党为赢得国会选举,成为议会多数党所开展的活动。 第四部分:是对宋教仁“政党内阁”思想与实践的评价,一方面宋教仁政党内阁思想和实践推动了民初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同时对于当前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试图从法制观念的缺失、民众支持的缺乏、国民党自身问题及党争严重、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民初资产阶级缺乏对政党文化的认识、契约精神的缺失等方面比较深入的分析宋教仁政党内阁实践失败的原因。 虽然宋教仁的政党内阁主张在民初政治实践中最终失败了,但是其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其不仅推动了民初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同时对于当前加强权力的制约、预防权力腐败,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宋教仁 政党政治 责任内阁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9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言10-13
  • 一、 宋教仁的“政党内阁”思想的内容13-37
  • (一) 宋教仁的政党政治思想13-24
  • (二) 责任内阁思想24-37
  • 二、 宋教仁“政党内阁”思想的实践运用37-43
  • (一) 改组国民党37-39
  • (二) 致力于国会选举39-43
  • 三、 对宋教仁“政党内阁”思想和实践的评价43-53
  • (一) 宋教仁“政党内阁”思想的进步意义43-45
  • (二) 宋教仁政党内阁实践失败的原因45-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60
  • 作者简介60-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志国,江立新;论宋教仁的宪政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2 陈德华;;试论宋教仁的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3 宋月红;宋教仁与杨度的政党内阁制思想比较[J];船山学刊;2000年01期

4 鲁广锦;宋教仁的“政党与政党政治论”试析[J];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01期

5 程舒伟;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异化[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1期

6 萧致治;民国初年宋教仁政治活动平议[J];广东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7 薛恒;民初内阁制与宋教仁的政治理念[J];民国档案;2003年04期

8 李育民;论民初的内阁制政体[J];贵州社会科学;1996年02期

9 聂鑫;;内阁制、总统制还是半总统制——民国宪法史上的政体之争[J];法学;2013年10期

10 姚琦;民初内阁风潮述论[J];贵州文史丛刊;1996年01期



本文编号:551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551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e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