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民族整合的理念、格局与举措

发布时间:2017-07-19 11:23

  本文关键词:民族整合的理念、格局与举措


  更多相关文章: 多民族国家 民族 民族整合 政治权利


【摘要】:民族整合是多民族国家基于民族群体权利承认而实施的民族治理方略,这一方略源于多民族国家对原本以同化为主要治理范式的反思。作为一种政治理念,民族整合主张摈弃民族同化,同时又反对民族分裂,旨在维护族类群体的自主性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性;作为一种政治关系格局,民族整合是唯一主权屋顶下各民族共存的族际关系结构设计,具体涉及族际政治关系结构、族类群体与国家关系结构两个层面;作为一种政治实践,民族整合包括政治整合、经济整合、文化整合和社会整合等形式。民族整合是一种有机的共同体整合,它以维护多民国家的统一为价值诉求,在承认族类群体集体权利的同时,也为各民族成员自主实现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空间和路径。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关键词】多民族国家 民族 民族整合 政治权利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族整合的理论与模式比较研究”(13BMZ071)的研究成果 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民族政治研究与多民族国家建设”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032
【正文快照】: 主权国家内部族裔成分的多样性既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也是一种发展趋势。由于族裔群体时常将族裔认同作为表达政治诉求、寻求权益的纽带和工具,继而引发不同程度的政治波动乃至动荡,治理者和研究者从国家的立场开始思考民族治理的理论和举措。整体来看,国家对民族问题的治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晓林;;社会整合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国外研究的考察[J];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02期

2 严庆;;概说民族整合[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3 严庆;;解读“整合”与“民族整合”[J];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4 肖建飞;;普世语言、王朝语言与民族语言——近代以来欧洲语言的政治化及其权威模式[J];世界民族;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俐;张恒;;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的泉州民居海外多元文化特征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李夏灵;;传统在法治社会中的定位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3 梁艳;;新社会进化论视角下的农村养老模式变化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4 董云芳;;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对实证主义的批判[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张淑萍;张红;易佳;;对陕西关中农村王上村草莓协会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6 袁同成;;社会转型期农村养老模式的变迁趋势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7 陈静;彭启福;;“效果历史”与文化因果关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冯永强;;公司性质的争议:从视角组合的角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方新普;黄文仁;金育强;;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体育整合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丁德光;陆林;;旅游在反贫困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春雁;;构筑和弘扬地方先进检察文化——面对新时期的理性思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心悦;;浅谈《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淑芹;;博弈均衡理论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左雪松;;从阶级冲突到社会冲突观—马克思与科塞的冲突思想[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温莹莹;;影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各因素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林星;;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及变迁[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巧蓉;;老年人隐性就业出现的社会成因分析——以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平;;新二元社会与中国社会转型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9 张广利;祁跃;;关于布迪厄“参与性对象化”的分析[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10 杨建华;;从马克思到卢曼:社会分化与整合研究及启示[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查明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选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周杰;公司治理对归核化战略决策及其实施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詹晓阳;基层政府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永祥;庄河市群体性事件的化解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明月;儒家文化视野下当代高校师生冲突现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杜小丽;基于建构主义的生态移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莫亚之;论信息低保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7 龚大鹏;社区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8 罗应棉;高中生师生社会交换问卷编制及交换关系的现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萍;高中课堂师生冲突的原因和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静;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自尊及人际信任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常政;西方词典史话[J];辞书研究;2004年03期

2 徐世璇,廖乔婧;濒危语言问题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3年02期

3 郭艳;印度尼西亚国家认同的危机与重构[J];东南亚纵横;2004年08期

4 乔治·M·弗雷德里克森;张大川;;穆拉托人与梅蒂人——17世纪以来美国和法国对待种族通婚的态度比较[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6年01期

5 周建新;老挝的民族识别与划分及其未来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6 林其屏;民族整合:应对全球化的必然选择[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7 薛克翘;印度民族凝聚力问题浅说[J];南亚研究;2002年02期

8 韩琦;墨西哥和秘鲁民族整合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J];拉丁美洲研究;1995年04期

9 郭军;从利益的角度看民族[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邹成效;整合是什么[J];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志家;;社会系统与社会和谐——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的整合观探析[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黎丽;何艺;;论多民族国家的边疆“各族人民”安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杨龙;;多民族国家治理的复杂性[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3 王鹏;;民族国家陷阱与多民族国家构建[J];学术探索;2013年05期

4 朱伦;论民族共治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J];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5 程迪;;试论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目标[J];黑河学刊;2009年01期

6 王宗礼;;论多民族国家的公民意识教育[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韩雪;;论多民族国家视角下的协商民主[J];理论观察;2012年01期

8 常晶;;比较视域下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政党角色[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张友国;;族际整合中的语言政治[J];政治学研究;2010年04期

10 黄岩;;浅析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晨;;论多民族国家的国家统合[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黄岩;;促进国家认同,构建和谐多民族国家[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3 乐燕;;金里卡《多民族国家中的认同政治》读后感[A];共识(2011春刊05)[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北京学者 明浩;国家越族,民族去国[N];南方周末;2012年

2 王建娥;多民族国家内的族际关系和政治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周平;作为问题的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科中;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目标体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文静;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合法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崔雪莲;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卢雨;多元文化共存之道的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园园;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自决”理论应用的矛盾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62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562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8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