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转型期公民政治心理对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10:20

  本文关键词:转型期公民政治心理对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转型 政治心理 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


【摘要】:政治心理是客观的政治环境与公民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由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有机构成。任何政治行为都受行为者政治心理的支配和引导。因此只有了解了政治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才能更有效引导其政治行为。从党的十六大一直到十八都明确指出要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推动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对政治心理的研究,培养公民积极政治心理引导其有序参与政治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任何政治心理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特定的社会环境。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的深水期和攻坚期。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的社会转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变化,急需公民积极的政治参与来推动改革目标的实现。急剧的社会变革导致公民的政治心理也随之改变,呈现出积极与消极、冷漠并存的时代特点:公民政治认知逐渐理性,日趋全面和成熟,但水平较低,群体间差异性大;政治认同感增强,但政治冷漠并存;政治参与积极,但政治动机功利化。正是由于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构成的特殊环境与公民个体的主观意识相互作用,才形成了具有转型期色彩的政治心理。转型期公民的政治心理分为积极心理、消极心理和政治冷漠心理三种类型。积极的政治心理易引导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消极政治心理易引导公民无序参与政治;政治冷漠心理易引导公民疏远政治、形式参与。政治心理与政治行为的影响是相互的,政治心理可以引导公民的政治行为,政治行为习惯的强化和政治情境的影响也可以修正、重塑公民政治心理。为了引导公民有序参与政治,培养其积极政治心理具有现实可行性。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节利益分配,为培养积极政治心理提供物质保障;通过建立健全民主政治体制可以提供制度环境。通过加强法律体制建设为培养公民积极政治心理提法律保障;可以通过发展教育事业化提高公民政治认知水平;通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文化提供文化环境。最后通过建立专门的机构干预消极政治心理的干预,培养积极政治心理。
【关键词】:社会转型 政治心理 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D62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导论9-22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9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9
  • 1.3 研究方法19-20
  • 1.3.1 文献研究法19
  • 1.3.2 实证分析法19
  • 1.3.3 数据分析法19
  • 1.3.4 跨学科研究法19-20
  • 1.4 研究内容20
  • 1.5 创新20-21
  • 1.6 不足21-22
  • 2 政治心理与政治参与相关概念界定22-32
  • 2.1 政治心理的相关概念22-29
  • 2.1.1 政治心理的内涵22-24
  • 2.1.2 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24-27
  • 2.1.3 政治心理与政治行为的互动关系27-29
  • 2.2 政治参与的相关概念29-32
  • 2.2.1 政治参与的内涵30
  • 2.2.2 有序政治参与30-31
  • 2.2.3 政治参与的主体31-32
  • 3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公民政治心理的现状32-54
  • 3.1 转型期我国社会的特点32-36
  • 3.1.1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国家与市场双重启动32-33
  • 3.1.2 社会阶层迅速分化,利益群体多元化33-34
  • 3.1.3 新旧文化并存,公民价值取向多元化34
  • 3.1.4 社会法治化,政治民主化34-35
  • 3.1.5 中国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性35-36
  • 3.2 社会转型期公民政治心理的特点36-47
  • 3.2.1 政治认知逐渐理性,,日趋全面成熟36-38
  • 3.2.2 认知水平较低,群体间差异性大38-39
  • 3.2.3 政治认同感增强39-42
  • 3.2.4 政治冷漠并存42-43
  • 3.2.5 政治参与意识增强43-45
  • 3.2.6 政治动机功利化45-47
  • 3.3 公民转型期政治心理形成的原因分析47-54
  • 3.3.1 经济发展是政治心理形成的物质基础47-50
  • 3.3.2 政治法律是促进政治心理形成的制度环境50-51
  • 3.3.3 思想文化是政治心理形成的意识环境51-52
  • 3.3.4 公民的人格是政治心理形成的主观因素52-54
  • 4 转型期公民政治心理类型及其对政治参与行为的交互影响54-66
  • 4.1 转型期公民政治心理对政治行为的影响54-61
  • 4.1.1 积极政治心理对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54-58
  • 4.1.2 消极政治心理对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58-61
  • 4.1.3 政治冷漠心理对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61
  • 4.2 转型期公民政治参与行为对政治心理的逆向作用61-66
  • 4.2.1 情境是客观因素61-62
  • 4.2.2 政治行为可以修正政治心理62-66
  • 5 培养积极政治心理引导公民有序参与政治66-73
  • 5.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利益分配66-67
  • 5.2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67-68
  • 5.3 加强法制建设,提供法律保障68-69
  • 5.4 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净化认知环境69-70
  • 5.5 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认知水平70-71
  • 5.6 设立政治心理行为干预机构,消除消极政治心理71-73
  • 参考文献73-77
  • 致谢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严国方;廖信伟;徐发生;;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浅析及教育对策[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胡杰;;北京市区人大代表的政治动机和公民权利意识调查[J];政治学研究;1988年03期

3 袁振国;朱永新;;政治心理学和心理政治学[J];政治学研究;1988年05期

4 张涛;;大学生对民主的认知、情感与评价[J];政治学研究;1989年04期

5 蒋云根;我国政治心理学在当前应该着重研究的若干主题[J];政治学研究;1999年01期

6 向海英;;论我国政治冷漠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3期

7 王钢;试论大学生的政治心理与政治素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23期

8 蒋云根;;一门有待开拓的新学科——政治心理学[J];学术月刊;198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婧;我国少数民族政治参与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2 肖争乾;政治心理视角下中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71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771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b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