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11:06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梁启超 政治思想 民族主义


【摘要】: 梁启超是一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其政治言行的复杂多变,每每让人眼花缭乱。不过,梁启超并不是一个望风转舵的政治投机者。在其“流质易变”的表相之下,掩藏着深郁的民族主义诉求。综观其一生,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始终是梁启超矢志不渝的追求。梁启超不仅是一名民族主义践行者,而且是一名民族主义传播者。回溯历史,正是梁启超最早从国外引进了民族主义这一学说,并进行了积极的宣传。通过梁启超的如椽巨笔,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引介和传播民族主义思想的过程之中,梁启超没有对西方的民族主义学说进行简单的移植,而是广泛吸收中外的各种思想资源,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对民族主义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梁启超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的“天下主义”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集合汉、满、蒙、回、苗、藏等中国境内全体民族的力量,才能对抗民族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由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大民族主义”思想。虽然这一主张一度遭到革命党人的批驳,但它最终还是被国人所普遍接受。对于梁启超而言,民族主义宣传只是实现民族主义目标的手段。为了避开民族主义的话语困境,他后期甚至干脆闭口不提民族主义。由于轻民族主义之名重民族主义之实,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表现形态十分多样。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许多思想学说都与其民族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梁启超一直奉行民族主义,但他并没有走上国家、民族至上的不归之路,而是努力把民族主义与自由、民主、宪政等现代性价值相链接,力图实现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统一。这种温和、理性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的当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梁启超 政治思想 民族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092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s5-10
  • 第一章 绪论10-43
  • 一、选题的意义10-11
  • 二、文献的梳理11-28
  • 三、概念的阐释28-36
  • 四、论文的思路36-39
  • 五、研究的方法39-43
  • 第二章 民族与国家: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演进43-87
  • 一、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萌生43-55
  • (一) 成长时期:夷夏之辨43-50
  • (二) 求变时期:维新救国50-55
  • 二、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确立55-74
  • (一) 流亡前期:民族建国56-65
  • (二) 流亡后期:大民族主义65-74
  • 三、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74-87
  • (一) 参政时期:共和立国74-80
  • (二) 退隐时期:文化兴国80-87
  • 第三章 个人与国家:梁启超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87-118
  • 一、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联87-91
  • 二、梁启超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91-107
  • (一) 梁启超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92-94
  • (二) 个体自由与群体自由94-99
  • (三) 民权与宪政:自由的实现99-107
  • 三、梁启超与胡适自由主义思想之比较107-118
  • (一) 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历史轨迹108-110
  • (二) 梁启超与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异同110-118
  • 第四章 改良与革命:梁启超的社会民族主义思想118-152
  • 一、梁启超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启蒙119-125
  • 二、梁启超的社会民族主义思想125-138
  • 三、梁启超与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之比较138-152
  • (一) 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38-141
  • (二) 梁启超与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的异同141-152
  • 第五章 新民与新国:梁启超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152-185
  • 一、梁启超的新民思想152-159
  • 二、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159-168
  • 三、梁启超与梁漱溟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之比较168-185
  • (一) 梁漱溟文化思想的形成及展开168-172
  • (二) 梁启超与梁漱溟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异同172-185
  • 第六章 结语: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承继185-194
  • 一、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论审视185-189
  • 二、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现实启示189-194
  • 参考文献194-209
  • 后记20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玲;建立民族国家—梁启超的救国方案探讨[D];吉林大学;2012年

2 苏庆;梁启超合群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姜炎炎;梁启超“群”视野下的民族建国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84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784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7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