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克劳与墨菲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拉克劳与墨菲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
【摘要】: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同时其也是极具复杂性与敏感性的研究领域。诞生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一经问世,便终结了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幻想,进而将意识形态重新拉回到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当中。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逐渐步入了后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生存状态与思想方式,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陷入了理论困境,同时在实践中也表现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因此,拉克劳与墨菲开始解构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试图建构起一套具有当代实践价值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拉克劳与墨菲对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解构历程。首先,拉克劳与墨菲对所谓的“本质主义”进行解构,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过分强调经济的决定作用,尽管拉克劳与墨菲也承认经济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但是他们认为不能忽视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的领导权。其次,拉克劳与墨菲解构了“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他们认为随着工人阶级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福利待遇的不断完善,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开始淡化,工人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分化,这就消解了工人阶级的阶级统一性。因此,拉克劳与墨菲认为必须发挥社会多元主体的领导权。最后,拉克劳与墨菲解构了“封闭社会”,他们认为总体确定、结构稳定且意义固定的实证性的社会概念是不可能的,因为话语意义会随着语境不同而不断漂移、变动的,通过设置关节点可以使社会达成相对的固定性。正是社会的开放性与不可能性使得领导权的链接成为可能。在完成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解构之后,拉克劳与墨菲建构起了以领导权为基础的意识形态思想。一方面,他们通过对“链接”、“对抗”、偶然性逻辑在内的几个重要关联因子的研究,将领导权构建在意识形态的框架之内。另一方面,他们探讨了领导权与意识形态相融的可能性。他们强调了在意识形态中取得领导权的重要性,并且分析了在意识形态场域中构建起领导权的具体条件,最后提出在意识形态领域争夺领导权的实践方式。拉克劳与墨菲的意识形态思想是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尽管他们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存在一定的误解,比如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对工人阶级主体性地位的动摇、对事物客观性关系的误解等。拉克劳与墨菲的理论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马克思主义,他们的领导权理论、话语理论、激进多元民主策略都是为了回应后工业时代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挑战,他们的思想理论试图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说服力,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有更强的操作性。再者,拉克劳与墨菲的领导权理论,对于中国应对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挑战、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主导权,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进一步发挥爱国统一战线的作用,都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
【关键词】:意识形态 领导权 马克思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09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7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思路10-11
- (一)研究背景10
- (二)研究思路10-11
- 二、研究综述11-14
- (一)国外研究状况11-13
- (二)国内研究状况13-14
- 三、研究意义14-15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15-17
- (一)研究方法15-16
- (二)研究创新16-17
- 第一章 拉克劳与墨菲的领导权理论解读17-26
- 第一节 领导权理论的历史渊源17-21
- 一、后结构主义思潮17-18
- 二、索绪尔语言学理论18-19
- 三、列宁、葛兰西、阿尔都塞等人的思想19-21
- 第二节 领导权理论的主要内涵21-25
- 一、哲学基础:反本质主义21-22
- 二、核心思想: 话语理论22-24
- 三、实施策略:激进多元民主24-25
- 本章小结25-26
- 第二章 拉克劳与墨菲的意识形态思想论述26-37
- 第一节 拉克劳与墨菲意识形态思想生成的历史背景26-27
-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新转变26-27
- 二、社会主义的困境与新气象27
- 第二节 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解构27-31
- 一、解构“本质主义”28-29
- 二、解构“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29-30
- 三、解构封闭的“社会”30-31
- 第三节 拉克劳与墨菲意识形态的重构31-36
- 一、重新阐释意识形态31-33
- 二、定义新的社会基本力量33-34
- 三、提出新的社会主义策略34-36
-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领导权与意识形态的接合37-46
- 第一节 领导权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要素37-40
- 一、“连接”的含义与功能37-38
- 二、“对抗”的形成与意义38-39
- 三、偶然性逻辑的运用39-40
- 第二节 领导权与意识形态的逻辑关系40-41
- 第三节 领导权与意识形态的相互融合41-45
- 一、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取得领导权的重要性41-42
- 二、在意识形态场域中建构起领导权的具体条件42-43
- 三、在意识形态的领域中争夺领导权的实践方式43-45
-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反思与启示46-52
- 第一节 拉克劳与墨菲意识形态思想的评价46-49
-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46-48
-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48-49
-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49-51
- 一、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49-50
- 二、拉克劳与墨菲意识形态思想给当代中国的启示50-51
- 本章小结51-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5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约翰·克拉尼奥斯卡斯;飞扬;;拉克劳《论民粹主义理性》[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8期
2 夏莹;;“卢森堡困境”真的存在吗——论拉克劳、墨菲对卢森堡理论的批判及其误读[J];学术月刊;2006年08期
3 俞吾金;;左翼理论家们的阿基里斯之踵——以对拉克劳思想的剖析为例[J];探索与争鸣;2014年01期
4 曾枝盛;评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主义策略[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刘玉新;;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沈朝华;;对拉克劳和墨菲激进多元民主理论的质疑[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孔明安;;普遍性问题与后现代政治学的困境——兼论齐泽克对拉克劳普遍性概念的批判[J];哲学研究;2012年07期
8 曾枝盛;拉克劳、墨菲及其“新霸权”理论[J];浙江学刊;2004年06期
9 陈炳辉;;从政治领导权、意识形态领导权到话语领导权——拉克劳、墨菲的领导权理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冯燕芳;;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主义规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佩惠;;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社会主义领导权理论的批判性分析[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2 周凡;;后马克思主义霸权概念的出场形态——论拉克劳和莫菲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解构[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振怡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拉克劳的“话语”认同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陈炳辉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拉克劳、墨菲后马克思主义领导权理论剖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磊;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周凡;霸权接合的哲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4年
3 褚当阳;话语哲学与霸权政治[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道建;后身份——拉克劳身份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何奕洋;拉克劳与墨菲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王罕哲;拉克劳、墨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令小雄;拉克劳与墨菲的文化霸权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立泰;拉克劳与墨菲思想中的霸权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陈霁;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多元民主理论[D];山西大学;2008年
7 车俊杰;拉克劳和墨菲激进多元民主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8 孙越雷;拉克劳与墨菲的领导权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9 崔乐乐;拉克劳和墨菲的多元激进民主政治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10 张晓密;多元性理论与有限领导权[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97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797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