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夏燮的中西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17:25

  本文关键词:夏燮的中西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清时期 夏燮 中西关系


【摘要】:夏燮是晚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较早认识和提倡学习西方的士大夫,生于1800年,卒于1875年,一生历经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只是一县训导,但对中西关系的认识与林则徐、魏源等人对于西方的认识并不落伍。他撰写的中国近代较早研究中西关系的著作——《中西纪事》,被誉为近代中西关系研究的开山之作。 本文基于夏燮的著作《中西纪事》以及《明通鉴》和《粤氛纪事》,,将夏燮对晚清中西关系的认识做梳理和研究,并与同时代先进知识分子做比较,从而发现夏燮对中西关系认识的独到之处。鸦片战争揭开了西方殖民国家侵略中国的序幕,在总结战争起因时,夏燮指出近代中国遭受如此之灾难,应该追溯到清朝早期与西方的互市,但他并不认为应该闭关自守,说这是因噎废食之举。在谈到战争过程中清朝各方面应对策略和态度时,他饱含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沉痛批判了主和派的怯懦无能,热情赞扬了爱国军民英勇抵抗西方殖民侵略的英雄事迹。在法美等国助剿太平军这一问题上,夏燮反对曾国藩等朝中大吏的意见,认为“请佛容易送佛难”,坚决反对。面对西方先进于中国的军事技术,夏燮与林则徐、魏源等人一样,认为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但他同时提出,不能盲目跟风,学习的时机应该把握好。夏燮作为最低阶层的清朝官员,能有如此先进的认识,实属可贵。 晚年的夏燮,思想趋于保守。1860年,在他续写的《中西纪事》中,我们能明显地看出他根深蒂固的正统思想。对于太平天国运动,他站在统治阶级立场,对这支农民起义军充满了敌视情绪。面对西方殖民侵略先锋的传教士在华的一切活动,夏燮予以全盘否定,甚至认为传教士开办的学校,以及清朝外派留学生,都是在培养汉奸。同时,出于对西方传教士的仇恨,夏燮早期在记录史实并作评论时,甚至相信了一些关于传教士掠食小儿、剜食眼睛的荒诞谣传。
【关键词】:明清时期 夏燮 中西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92;K25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9
  • 导论9-14
  • 一、 选题缘由和意义9-10
  • (一) 选题缘由9
  • (二) 选题意义9-10
  • 二、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10-14
  • (一) 档案文献和史料10-11
  • (二) 相关著作11
  • (三) 国外学者的研究11-12
  • (四) 相关论文12-14
  • 三、 重点、难点、创新点14
  • (一) 重点14
  • (三) 创新点14
  • 第一章 夏燮的生平及其著作简介14-19
  • 一、 夏燮与《中西纪事》15-17
  • 二、 夏燮与《粤氛纪事》17-18
  • 三、 夏燮与《明通鉴》18-19
  • 第二章 夏燮对明末清初中西关系的认识19-33
  • 一、 17 世纪左右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19-20
  • 二、 夏燮对明末清初西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认识20-25
  • (一) 对中葡关系的认识20-22
  • (二) 对中英关系的认识22-24
  • (三) 对中荷关系的认识24-25
  • 三、 对基督教的看法25-33
  • (一) 详细考证基督教渊源25-27
  • (二) 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明末清初传教士在华传教情况27-29
  • (三) 基督教与中国士大夫的矛盾29-33
  • 第三章 夏燮对鸦片战争相关问题的研究33-63
  • 一、 战争的起因与败因33-47
  • (一) 战争起因33-38
  • (二) 战争败因38-47
  • 二、 鸦片贸易导致的白银漏卮问题47-51
  • (一) 早期鸦片贸易48
  • (二) 鸦片贸易导致的白银漏卮等问题48-49
  • (三) 本末倒置的鸦片贸易49-51
  • 三、 鸦片战争期间士大夫和民众对基督教的敌对情绪51-55
  • (一) 被贬低、诬赖的基督教52-53
  • (二) 江楚黜教——防范中国基督教教民为虎作伥53-55
  • (三) 太平军等借助基督教起义55
  • 四、 细数西方殖民国家对中国的阴谋55-61
  • (一) 西方殖民各国的战争目的56-58
  •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的阴谋和后果58-61
  • 五、 反对法美等国助剿太平军61-63
  • 第四章 对夏燮的评价63-89
  • 一、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63-66
  • (一) 痛恨侵略者,痛击主和派“和战俱败”说63-65
  • (二) 热烈歌颂爱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65-66
  • 二、 秉笔直书的求实精神66-70
  • (一) 订正《明史》,新作《明通鉴》66-68
  • (二) 记叙亲闻所见,博采各家史书68
  • (三) 澄清海龄死于城陷自尽,非被乱民残害68-70
  • 三、 夏燮的一些先见之明70-80
  • (一) 区分马礼逊70-72
  • (二) 揭露英国贪得无厌必会扩大侵华范围,并提出向英国索要军费72-73
  • (三) 向陆建瀛递交“私议六事”73-80
  • 四、 夏燮对中西关系的一些错误认识80-89
  • (一) 相信“掠小儿为食”的荒诞谣传81-82
  • (二) 混淆佛郎机、葡萄牙以及法兰西82-83
  • (三) 封建统治阶级传统的正统思想83-87
  • (四) 否定基督教及传教士的作用87-89
  • 结语89-90
  • 参考文献90-94
  • (一) 古籍与史料汇编90
  • (二) 专著与论文集90-91
  • (三) 译著91-92
  • (四) 期刊论文92
  • (五) 学位论文92-94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94
  • 后记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跃峰;;《粤氛纪事》有关太平天国的记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李昂;;夏燮史学成就述论[J];安徽史学;1990年04期

3 卞修全;夏燮记述当代史的真实严谨精神[J];安徽史学;1998年04期

4 邱展雄;曾国藩反对借师助剿[J];安徽史学;1995年01期

5 欧阳跃峰;《中西纪事》的时代特色与个性色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何景春;;汉奸问题与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J];长白学刊;2007年06期

7 于化民;;礼仪之争与文化冲突[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9年01期

8 李云泉;夏夷之辨观念的嬗变及其时代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郑天挺;;马礼逊父子[J];历史教学;1954年02期

10 李华川;;“西人掠食小儿”传说在中国的起源及流播[J];历史研究;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坤;道光时期中英贸易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戴望云;明清两代基督教进入中国社会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裴洪彬;清朝关税职能认识的变迁[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曹秀丽;朝贡制度与清前期的中荷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姜卫东;明代后期中国与荷兰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胡博;略论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魏源的忧患意识[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马玉娇;浅析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士大夫爱国思想[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99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799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4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