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孔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及其国家治理价值

发布时间:2017-09-12 11:11

  本文关键词:孔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及其国家治理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孔子 无为而治 以德化人


【摘要】:就现有文献来看,孔子首次明确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与老子的"绝仁弃义"而"复归于朴"的"自然"之"无为"不同,孔子"无为而治"的中心意趣在于为政者以其德化人,因而是"德化"的"无为"。人所皆具的德性之"仁"是孔子"无为而治"思想的人性基础和内在根据。正己化人和举贤任能是达于"无为而治"的现实路径。德是为政之基、惟有德者方可执政是孔子"无为而治"启示给后人的重要政治思想遗产。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孔子 无为而治 以德化人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人的自我改变’的实践思想与当代中国心灵文化建设研究”(2012M520328)
【分类号】:D092
【正文快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那永娟;;孔子思想的现代魅力[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周国平;孔子的洒脱[J];领导文萃;2005年04期

3 熊培云;;从孔子怎样到孔先生?[J];南风窗;2006年11期

4 郭春鹰;;当代视角下研究孔子思想的一部力作——读王恩来《人性的寻找——孔子思想研究》[J];理论界;2009年07期

5 晁福林;;构建和谐:略谈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J];史学史研究;2010年03期

6 黄建鹏;;谈孔子思想普世价值于现代社会之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1年02期

7 李勋琼;金先知;;关于孔子思想的当代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8 姚何川;;浅议孔子思想及其衍变[J];传承;2011年27期

9 宋志坚;;“五四”时期的孔子研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09期

10 杨金鑫;论李大钊对孔子的批判[J];史学月刊;198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福军;;试论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江朝源;;由改造思想想到孔子[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马开j;;略论孔子[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高鹏飞;;必也正名乎——试论孔子研究中的是与非[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陈增辉;;孔子的社会和谐理论及其现代生命力[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爱民;;孔子政治思想小议[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7 刘家贵;;孔子经济思想散论[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8 杨爱民;;试论孔子的主流文化建设思想[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孔庆福;;21世纪需要一位新孔子[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10 韩跃红;王惠玲;;孔子的人道主义精神[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子在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的十种形象[N];解放日报;2007年

2 俞晓群;孔子曰——中华文明全球化的一个标牌[N];辽宁日报;2007年

3 演讲人 杨朝明;真实的孔子[N];光明日报;2010年

4 刘悠扬;“孔子精神不是止疼片”[N];深圳商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蓓蓓;鲍鹏山:对孔子要怀着敬畏之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6 记者 宋合意;孔子文化周在巴黎拉开帷幕[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通讯员 韩开 晨刊记者 庞洪波;孔子文化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隆重开幕[N];济宁日报;2010年

8 曹静;孔子,浮沉于美国人的中国观[N];解放日报;2012年

9 ;四问:当今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2年

10 吴晓;重读孔子[N];中华读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天圣;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锟;孔子与20世纪三大社会思潮[D];西北大学;2002年

3 杨松贺;德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军政;从“义以建利”到“志于道”[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5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卫;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邢千里;中国历代孔子图像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洪晓丽;仁:作为道德本体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8年

9 黄梓根;孔老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贝尔库;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和政治关系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娜;孔子“孝”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黄峰;论孔子“道”的思想及其终极关怀意义[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高丽波;孔子立志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孔令华;孔子“严事”人物考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士银;孔子人格述论[D];兰州大学;2013年

6 马媛媛;孔子生死观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7 李琼;孔子的生死观[D];湘潭大学;2012年

8 田园;孔子进退观及其践行[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9 高明文;试析茶山学视角下的孔子天命思想[D];延边大学;2015年

10 卢彦晓;孔子“义”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36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836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7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