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自决权与国家主权关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自决权与国家主权关系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民族国家 民族自决权 国家主权 人权 国家认同
【摘要】:民族自决权是欧洲早期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封建与宗教束缚而提出的一种权利,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自决权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并逐渐演变为处理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一项国际法原则。国家主权是保障国家对内对外行使最高权力的一个历史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丰富的内涵与时代特色。民族自决权与国家主权共同促进了早期欧洲现代意义民族国家的建立并推动了世界反殖民运动的发展。冷战前,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民族自决权成为国家主权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国家主权又为民族自决权的适用提供根本保障,两者保持着比较融洽的关系。但是,随着世界反殖民运动的完结,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国家主权与民族自决权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张力。长期积压的民族矛盾开始激化,民族自决权膨胀和滥用引发民族分离主义泛滥,民族分裂分子曲解民族自决权的内涵,叫嚣“民族独立”,并进行分裂国家的非法活动,进而造成多民族国家的政局动荡。与此同时,西方大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量,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肆意干涉他国内政,挑唆民族分离情绪。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等势力也利用民族自决权在新时期的理论缺陷大肆开展暴力分裂活动,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民族自决权的滥用对现代国家主权原则产生了极大挑战,甚至破坏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在通过历史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梳理民族自决权与国家主权的相关概念及历史演进后,比较二者在不同时期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二者调适的思路,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民族自决权的主体、内容、形式、适用等进行必要限制,防范民族分裂分子滥用民族自决权的行使条件,促进民族自决权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同时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民族自决权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张力,必须从国家层面对民族国家进行政治整合,强化民族国家认同,提升与巩固民族国家的合法性,有效消除民族国家内部的政治分离,充分尊重多民族国家内部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从政治认同、经济发展、文化认同三个方面共同构筑民族国家认同,协调民族自决原则与国家主权原则的关系,真正实现并维护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民族国家 民族自决权 国家主权 人权 国家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3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一、绪论8-14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8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8-13
- 1.国外研究基本现状8-11
- 2.国内研究基本现状11-13
- (三)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13-14
- 1.主要内容13-14
- 2.研究方法14
- 二、民族自决权的涵义及历史演进14-21
- (一)民族自决权的历史演进15-18
- 1.民族自决权理论的早期形成15
- 2.民族自决权在冷战前的发展15-16
- 3.民族自决权在冷战后的演变16-18
- (二)民族自决权的涵义18-20
- 1.民族自决权的主体与内容18-19
- 2.民族自决权的实现形式19-20
- (三)国际人权法中的民族自决权20-21
- 三、国家主权的历史发展及其现实挑战21-27
- (一)国家主权的历史发展21-24
- 1.古典意义的国家主权观念21-22
- 2.近代国家主权理论的发展22-24
- (二)国家主权理论面临的现实挑战24-26
- 1.近代国家主权理论的缺陷及其困境24-25
- 2.国家主权理论在现代的曲折发展25-26
- (三)国际人权法对国家主权的影响26-27
- 四、民族自决权与国家主权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张力27-39
- (一)民族自决权与国家主权早期的关系28-29
- 1.民族自决权对民族国家的构建作用28-29
- 2.民族自决权对国家主权的维护作用29
- (二)民族自决权与国家主权的对立29-32
- 1.人权与民族自决权29-30
- 2.人权与国家主权30-31
- 3.民族自决权与国家主权31-32
- (三)民族自决权的滥用32-36
- 1.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分离主义32-33
- 2.“民族自决权至上”、“一族一国论”与国家分裂33-34
- 3.利用民族自决权干涉国家内政34-36
- (四)民族自决权面临的新挑战36-39
- 1.霸权主义与民族自决权36-37
- 2.干涉主义与民族自决权37-38
- 3.恐怖主义与民族自决权38-39
- 五、民族自决权与国家主权的调适39-50
- (一)民族自决权与国家主权的统一40-42
- 1.民族自决权与国家主权相互制约与依赖40-41
- 2.民族自治权对民族自决权的发展41-42
- (二)合理限制民族自决权42-45
- 1.限制民族自决权的适用主体42-43
- 2.规范民族自决权的适用形式43-44
- 3.明确民族自决权的适用内容44-45
- (三)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45-50
- 1.提升多民族国家的合法性46
- 2.消除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分离46-47
- 3.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47-50
- 六、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7
- 致谢57-58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淑梅;论邓小平的国家主权观——兼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余潇枫,贾亚君;国际一体化进程中国家主权的新理解[J];太平洋学报;2000年04期
3 金应忠;国家主权原则的理论与现实[J];太平洋学报;2000年04期
4 赖志刚;维和行动与国家主权[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何涌;试论邓小平的国家主权观[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0年01期
6 陈林娟;浅析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J];台州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7 季正矩;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模铸和侵蚀[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06期
8 刘早荣;对国家主权基本特征的再认识[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李志敏;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主权再认识[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07期
10 肖永平,郭明磊;因特网对国家主权的冲击及对策[J];法学杂志;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明;陈国良;宋涛;;新时期维护国家主权思想理论的奠基者[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2 洪永红;;吸引外资与维护非洲国家主权[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经济法的前沿[C];2001年
3 赵月枝;;数字时代中国对国家主权和技术自治的维护:希望、讽刺与不确定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张晓声;;WTO争端解决中的国家主权[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5 薛桂芳;马英杰;胡增祥;;论中国海岛立法的必要性[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年卷第二期[C];2005年
6 曹泳鑫;;和谐世界的历史基础:国际体系转型与理论反思[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7 John B.Bellinger;季烨译;;美国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9年卷第1期[C];2009年
8 史小红;;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主义”思想[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程爱勤;;论菲律宾以“国家安全原则”主张南海诸岛主权的国际法法理悖论[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郑大华;朱蕾;;论辛亥时期的国民观[A];辛亥革命与清末民初思想[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严正 马剑;国家主权不可侮[N];人民日报;2000年
2 李云龙;国家主权过时了吗?[N];学习时报;2001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欧阳志远;国家主权视野下的科学主权[N];光明日报;2009年
4 武警陕西省总队 向军;网络主权也是国家主权[N];解放军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张媛 本报通讯员 田义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保障国家和平发展[N];法制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黄广南;志存高远:突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N];海南日报;2013年
7 钟声;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N];人民日报;2013年
8 山东检验检疫局 姜军;行使国家主权 维护全民利益[N];中国国门时报;2013年
9 杨均平 刘旭;生态问题与国家主权[N];中国国防报;2001年
10 ;《国家主权新论》[N];福建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磊;国家形象及其对国家间行为的影响[D];南开大学;2009年
2 罗晋京;论跨国银行法律规制对国家主权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3 陈丽明;民族联合途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徐晓明;全球化压力下的国家主权[D];复旦大学;2004年
5 孔庆茵;论国际体系与世界新秩序[D];吉林大学;2005年
6 刘凯;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家主权自主有限让渡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韦宗友;制衡、追随与不介入:霸权阴影下的三种国家政策反应[D];复旦大学;2004年
8 宋云霞;国家海上管辖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9 于海洋;帝国主义批判与世界国家的规范性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文波;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互动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蕾;国家主权层次理论的适用性[D];外交学院;2009年
2 郭泽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巍;国家主权与国际区域自治[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海英;网络化时代的国家主权[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周小霞;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6 刘晓燕;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国家主权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7 苏萍;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与国家主权的收回[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8 王(王争);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邢晓红;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挑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宋蔼丽;联合国对国家主权影响的历史与现实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40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840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