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自由与帝国的政治哲学反思——基于撒路斯提乌斯和马基雅维里之古罗马政制兴衰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6 19:39

  本文关键词:自由与帝国的政治哲学反思——基于撒路斯提乌斯和马基雅维里之古罗马政制兴衰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共和主义 自由 帝国 公民美德 马基雅维里


【摘要】:文章借助撒路斯提乌斯和马基雅维里两位重要思想家及其经典作品的个案分析,在古罗马帝政兴衰嬗变的历史语境,集中阐释和论证公民自由与帝国兴衰的内在逻辑,即公民自由的获得会导致共和国的强大,强大的共和国在追求帝国扩张的征途中往往又导致自由的丧失这一共和主义的悖论。文章力图揭示这一逻辑演变所蕴藏的复杂而重大的政治意味,为理解和建构现代政治强国、探究政治帝国自身的建构性力量,提供一种可能的理论路径。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共和主义 自由 帝国 公民美德 马基雅维里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ZX058)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
【分类号】:D0
【正文快照】: 国家、政体、政府、社会、公民构成政治哲学研究的主要论域和基本要素,其中,国家与公民被视为政治哲学的关键性两极,对国家与公民及两者之间的权力与权利关系互动的研究,不仅构成政治哲学的主线,而且也被视为现代政治的难题。本文并不奢求对这一难题展开某种形式的完备性哲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中惠;勾月;;近代欧洲绅士教育简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单中惠;;君主之鉴派与君主教育理论的发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刘湍康;张永清;;《廷臣论》中的贵族理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吴先伍;;人的发现与隐没——现代性内在矛盾的历史审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姜军;;试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经济与文化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6 彭琛;;意大利文艺复兴总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7 张永;;从《红高梁》到《上海宝贝》——新时期人性与文学启蒙精神的变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8 郑畅;;以布局之美展现意义——论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的戏剧结构形式及其美学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9 郝涂根;;世俗基督精神:哈代人道主义宗教观的内核——兼与马弦商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程杰晟;;人本主义及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亮;;维米尔家世考疑:一种文化地图的方式[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孟宪平;;荒野及其在西方风景画中呈现方式研究[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周春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诗性智慧的历史透视[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王锐生;;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伍学进;;试论城市的窄街道、小街区系统[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旭;刘迅雷;;从中西方体育思想的演变看当代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A];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4年

9 荆月新;;宗教功能缺位与法律精神疏离——近代中国移植大陆法的反思[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大陆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9年

10 季金华;刘腾腾;;基督教传统与西方宪政的历史演进[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华程;城市与教堂:制度视野下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发生与演进[D];西南大学;2011年

7 邓磊;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兵;一位斯特劳斯主义者的肖像:哈维·曼斯菲尔德政治思想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柯联民;让·博丹政治、法律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芳华;卡洛·金兹堡微观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丽菊;有限之无限[D];南昌大学;2010年

3 吴婷婷;解放与束缚[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贺团卫;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思想与当代中国人权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恒存;走向困境的讽刺文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玲会;中意传统经典家具风格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晏燕;《占卜者》题材的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王柳润;观看羌历年[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张哲;近代早期威尼斯妇女经济状况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程永婷;玩具娃娃与女孩之间教育关系的历时性建构[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菲德尔·卡斯特罗;郭懋安;;马基雅维里战略[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12期

2 吴清彬;马基雅维里的国家理论述评[J];思想战线;1998年02期

3 贡太雷;;民族国家的政治秩序与自由——论马基雅维里的实践政治设计[J];经典中的法理;2011年02期

4 靳艳;论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J];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5 赵玉英;论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史上的地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鲁慎;论马基雅维里的政治理论观[J];宁夏党校学报;2002年01期

7 陈静;马基雅维里思想的阿拉伯先驱:伊本·扎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万齐洲;马基雅维里与韩非权力观之比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姚剑文;思想史“减法”中的马基雅维里政治道德观“正名”辨[J];江海学刊;2004年04期

10 何晓明;韩非与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之比较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耿耀国;苏林雁;王长虹;苏巧荣;范方;李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马基雅维里信念及其相关的行为问题[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程波;;政治和法治的钟摆——以国家观念(文化)史为视角[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升平;什么是马基雅维里政策?[N];人民日报;2008年

2 张国清 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马基雅维里:一个堕落的天使[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宋丽亚;马基雅维里历史解释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博士 孔新峰;马基雅维里:微笑还是伪笑?[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田晓玲;马基雅维里从来不是一个马基雅维里主义者[N];文汇报;2013年

6 张丽艳;千秋功罪凭谁说[N];学习时报;2004年

7 李强;“误读的杰作”?[N];南方周末;2004年

8 清华大学副教授 彭刚;大学里的“接轨”与“特色”[N];南方周末;2009年

9 尹建龙;两位巨人与意大利民族主义的勃兴[N];中国民族报;2008年

10 康子兴 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重申“政治”的亚当·斯密[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少鹏;自由与共和国的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军红;马基雅维里爱国主义思想探析[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2 薛文宁;马基雅维里的共和政治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宋会峰;马基雅维里的现代政体观[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杨柳;君主与共和:马基雅维里的面相[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n,

本文编号:865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865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9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