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Arche:柏拉图主义与西方政治的湮没

发布时间:2017-09-23 16:26

  本文关键词:Arche:柏拉图主义与西方政治的湮没


  更多相关文章: 柏拉图主义 理念论 公共领域 政治哲学 技术科学


【摘要】:柏拉图主义通过创造理念和借助理念化,对现实和意见进行某种规范和确定,在人类的精神体系内引入了无限的概念,成就了伟大的形而上学,也衍生出现代的技术科学。而理念论被应用于古老的公共领域之中,不但颠覆了政治存在的特点(它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颠倒),同时这种背离生活世界的去自然化也将理念的世界与生活的世界颠倒,并依据理念世界的标准对生活世界进行干预和影响,使人本身不再是居住于大地之上"存在"的牧人,而成为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某种共振的"技术原子"。因为整个星球及其存在者已被摆置于技术研究的座架之上,而现代政治治理术的一整套统治逻辑和治理形式也与技术科学的本质呈现出逐渐契合的状态。政治学已经沦为一项专门的行政技术,被各种知识专家与技术群体置入计算性的轨道,政治本身已经变成了对象化的事物。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政治学系;
【关键词】柏拉图主义 理念论 公共领域 政治哲学 技术科学
【分类号】:D0
【正文快照】: [在线优先出版日期]2015-11-05[网络连续型出版物号]CN33-6000/C一、柏拉图主义:作为开端与统治的Arche1“当公元前375年,柏拉图写下《理想国》的时候,希腊城邦已是风烛残年,而亚里士多德撰写《政治学》时,希腊已经在喀罗尼亚与马其顿的腓力对阵时惨遭败北,也就是说此时独立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沉;柏拉图的自我批判[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旭阳;许远理;;心理学中的物性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李云飞;;先验还原与现象学的世界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与自然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李云飞;;从纯粹自我到习性自我——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王浩斌;;试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念的方法论特征[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薛莉;;读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8 周姣;;阿伦特的“行动”理论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蔡英辉;;政策清理与政策整合:基于网络治理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吴宗杰;吕庆夏;;中医话语的语言哲学分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薇;;对科技活动的理性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3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作为历史哲学的意义[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袁靖华;;微博的理想与现实——兼论社交媒体建构公共空间的三大困扰因素[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5 何柏生;;理性的数学化与法律的理性化[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6 陈凡;;技术与生活世界[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7 陈辉;;海德格尔阐释下的巴门尼德的存在含义[A];“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5年

8 石国辉;;语言是存在的家门——论尼采哲学的格言式语言特性[A];“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3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8 董震;寻找属人的希望[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晓勇;政治审美化[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东;从“思想之流”到“纯粹经验”[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3 王昕;《道德情操论》的行为合宜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立军;艺术的公共领域与一个现代文本的解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涛;生活世界与感性世界[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贾程程;缘何应建立中国女性科学范式[D];东华大学;2011年

7 刘江;汉娜·阿伦特的公共幸福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孟雷;胡塞尔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马海英;论汉娜·阿伦特之“无思”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周萍;共和中的公民德性[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溥林;理念与光照——论柏拉图理念论对中世纪哲学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陆沉;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术语ε“非汉字符号”δοζ和“非汉字符号”δ'εα之翻译与解释[J];世界哲学;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滕大春;;柏拉图的“理想国”及其教育理论初探[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年01期



本文编号:906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906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b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