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试论欧克肖特的保守主义及其形成原因

发布时间:2017-09-27 01:32

  本文关键词:试论欧克肖特的保守主义及其形成原因


  更多相关文章: 欧克肖特 观念论 保守主义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理性主义


【摘要】:在迈克尔·欧克肖特丰富而又复杂的思想体系中,他对于保守主义在各种视角和纬度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价值。欧克肖特的保守主义思想最重要的几点是:首先,不是作为一种制度、教条或政策而是作为一种气质的保守对人类同一性的重要性,以及对僵化“意识形态”的消解作用;其次,认识到政治活动本身实践性、偶然性、必要性与有限性之后对从事政治活动的合理方式的论述,即政治应当是去追求传统的“暗示”;第三,自由与法治不是作为一种源于自然法的必然合理性,而是作为一种具体的实践存在的合理性与权宜特质。欧克肖特的保守主义不是一种高悬的教条而是针对时代生活中日益泛滥的理性主义的警告。政府的游戏规则执行者定位不仅是因为它无力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因而不可能以真理代言人自居而指导人们的生活,而且因为当前人们所处的境况、所信奉的伦理和信仰鼓励他们去追求各自不同的目标。欧克肖特对保守主义的独特认识首先与他早年间接受的英国观念论哲学传统密切相关。观念论所秉持的独特认识论与融贯论真理观与二十世纪兴起的实证主义有截然不同,两者对人与存在的不同看法成为欧克肖特政治哲学思想的潜在背景。就时代背景而言,欧克肖特保守主义的形成不能被狭隘的视作是对英国工党上台的不满。从更长远的历史眼光来考察,工党上台背后更广阔的的政治思想层面的因素应当被准确的定义为理性主义的兴起。当考察的眼光移到西方文明形成的初始时刻时,欧克肖特给我们描述的场景包含了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社会的繁荣,人类交往的扩大以及社会事务的复杂化,给政府权力的扩张既提供了条件又提出了要求;二是注重个人自由的伦理思想的兴起,一种后来我们称之为个人主义的道德观念冲击着既有的一切,但同时也有一种“反个人”倾向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念逐渐形成并对前者都成挑战。对西方近代社会的独特理解是他政治哲学思想的内在基础。总之,欧克肖特保守主义思想的形成是历史的产物,哲学背景提供了对历史和时代认识的独特视角,而他对于欧洲近代史的反思和对所处时代的认识又与他思想中对人及人的处境和命运的关怀一起促使他走向保守主义。哲学思考、历史反思和时代境况是他保守主义思想的形成的三大因素。基于他的思想,在政治思想史发展的脉络中,对欧克肖特的评价是不应被低估的。他所论述的保守主义不仅因为包含了对于政治本质的深刻认识而重建了英国保守主义政治传统的思想基础,而且因其对于自由的理解和捍卫而成为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上应当与哈耶克、罗尔斯并列的人权斗士。
【关键词】:欧克肖特 观念论 保守主义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理性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序论8-14
  • 一、欧克肖特生平及学术思想简介8-9
  • 二、欧克肖特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12-14
  • 第一章 欧克肖特保守主义的思想内涵14-33
  • 一、政治、政治哲学与保守主义14-20
  • 1、政治与政治哲学14-17
  • 2、保守主义的含义17-20
  • 二、欧氏保守的内涵与缘由20-33
  • 1、保守是一种气质21-23
  • 2、自由、法治与理性主义23-29
  • 3、向传统寻求暗示29-33
  • 第二章 欧克肖特保守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与历史背景33-57
  • 一、欧克肖特思想的哲学基础33-41
  • 1、英国观念论及其影响34-36
  • 2、欧克肖特的哲学思想36-41
  • 二、欧克肖特保守主义思想的历史环境41-57
  • 1、短时段:工党上台及其影响42-45
  • 2、中时段:集体主义思潮的兴起45-50
  • 3、长时段:近代以来理性主义的兴起与政府权力的扩张50-57
  • 第三章 欧克肖特保守主义的评价及其启示57-67
  • 一、重构传统保守主义57-61
  • 二、自由与救赎:政治的可能与不可能61-67
  • 结语67-72
  • 参考文献72-79
  • 附录 迈克尔·欧克肖特(1901~1990)生平及著作年表79-82
  • 后记82-83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洪;奥克肖特论公民联合与事业性联合的张力[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26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926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d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