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9-27 06:28

  本文关键词: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时代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卢卡奇 物化 时代价值


【摘要】: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产生既有一战爆发、匈牙利革命失败的社会大背景,又有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条件。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当时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非法解释的思潮甚嚣尘上,时代呼唤着新的合理解释的诞生。而卢卡奇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战士和理论家,自觉地将自己的理论生命与时代的理论呼唤相融合。他从马克思的《资本论》出发,结合韦伯和席美尔的观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物化理论。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在马克思商品物化和劳动物化基础上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理论。这个理论对马克思物化理论的心理维度作了很好的拓展。从理论演进的逻辑看,卢卡奇物化理论起源于现实领域——世界的普遍物化,突破于心理领域——物化的个人意识,极盛于伦理领域——物化的社会意识,消逝于终极领域——物化危机。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时代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说,将物化理论在新时代的理论纵深可以对新的物化图景——文化和日常生活的物化进行很好的诠释;着力推进物化的批判维度,可以促进人的价值的复归;物化危机理论作为一种崭新的理论发掘,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并且弥补了马克思和哈贝马斯物化危机理论之间的理论空档。 在现实上,物化理论从否定性的角度尝试框定中国新现代性的边界,厘清内涵,并可以有效地为科学主义的价值体系祛魅,,恢复科技本来的功能,重振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的地位。通过物化理论与中国现实结合得出新的结论:现代性的最终目标化归为历史的总体性的统一,也即主客体的完全同一。最终,理论的推演与中国现实选择一样,水到渠成地将新现代性的目标定格于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在经济建设中,物化导致的整体性观念缺失造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在物质条件日趋完善的社会中,西方的拜金主义、消费主义涌入国内,并与个别经济领域的个别人的物化意识相契合,成为他们的生活规则而逐渐扩散。通过运用卢卡奇物化理论推演和剖析,完善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性把控,优化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以便克服经济领域不均衡发展乃是当务之急。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深刻解开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的物化意识之黑幕,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克服物化意识和思想的关键。
【关键词】:卢卡奇 物化 时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0.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9-11
  • 0.2 选题的研究现状11-17
  • 0.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0.2.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0.2.3 本文的研究思路14-15
  • 0.2.4 文本研究方法15-16
  • 0.2.5 本文创新之点16-17
  • 1 卢卡奇物化思想的形成背景17-23
  • 1.1 卢卡奇物化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7-19
  • 1.1.1 匈牙利革命的失败与物化思想的萌芽17-18
  • 1.1.2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步与物化研究的深入18-19
  • 1.2 卢卡奇物化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19-23
  • 1.2.1 卢卡奇物化思想的理论因素19-21
  • 1.2.2 对实证哲学的批判与历史哲学的重构21-23
  • 2 物化的普遍性及其内化——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深刻揭示23-36
  • 2.1 青年马克思理论视阈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23-26
  • 2.1.1 物化的理论准备——“对象化”与“异化”23-24
  • 2.1.2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24-26
  • 2.2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理论逻辑26-36
  • 2.2.1 物化的现实领域:普遍商品化26-29
  • 2.2.2 物化的心理领域:物化意识29-32
  • 2.2.3 物化的社会与伦理领域:物化的社会与伦理规范32-34
  • 2.2.4 物化的终极领域:物化危机34-36
  • 3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时代价值36-47
  • 3.1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理论价值36-42
  • 3.1.1 卢卡奇物化理论掀起了物化新形态批判的浪潮36-39
  • 3.1.2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批判维度与人性的复归39-40
  • 3.1.3 物化危机理论对马克思危机理论的拓展40-42
  • 3.2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现实价值42-47
  • 3.2.1 卢卡奇物化理论与构建中国现代性的启示42-44
  • 3.2.2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44-47
  • 结束语47-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爱华;试析卢卡奇物化概念的伦理内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仰海峰;;从生产关系批判到生产力批判:卢卡奇物化理论的逻辑推进及内在困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阳桂红;刘大欣;;关于马克思异化思想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比较[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韩立新;;对象化与异化是否同一——“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的重新解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5 王晓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与资本主义批判——兼评卢卡奇和哈贝马斯批判资本主义的两种不同思路[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张剑抒;实践中的对象化与异化——从黑格尔到马克思[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包桂芹;包国祥;;启蒙理性批判的理论困境——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评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周志山;;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关系批判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928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928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4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