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新民思想下的国民重塑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新民思想下的国民重塑
【摘要】: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是系统化的国民重塑理论,不仅包括个人发展的方方面面,也包括个人与国家和民族发展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塑造作为社会主体的每一个人的自觉自为进而达到全社会全民族的整体发展的系统化理论。全文在对梁启超新民思想进行仔细的梳理之后,试图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民思想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首先是对新民思想的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挖掘,在梳理分析新民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原因后,总结出新民思想的特征,并通过其形成背景和内涵总结出新民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其次是介绍新民思想中梁启超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时期存在导致的对国民个性的抹煞和国民长久以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劣根性,对这些劣根性进行分类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新民思想中梁启超对国民劣根性地改造,具体包括对国民独立人格的培养、对国民公德的提升、国民的进取精神和基于民族主义的新民人格等。 再次是新民思想对国民品格的塑造方面,主要包括新民人格的独立发展,人格修养的诸多方面以及新民人格应该具备的价值观教育等方面。 最后本文对新民思想的时代价值进行了充分挖掘,在肯定其时代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特殊的地位和对国民的重塑方面做出的贡献,这种贡献深深影响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人,使得人们对唤醒沉睡的中国重塑信心。新民思想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当时的大环境却不能为其提供适合生长的土壤,中国近代民主制度的缺乏和经济形态的落后使得新民思想还未充分展现其光芒便过早夭折。
【关键词】:新民 独立人格 国民重塑 公德 爱国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第一节 选题意义9-10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2-15
- 第二章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内涵与特征15-23
- 第一节 新民思想的内涵与特征15-19
- 1、 新民思想形成的原因及背景15-16
- 2、 新民思想的内涵16-17
- 3、 新民思想的特征17-19
- 第二节 新民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19-23
- 1、 竞争与进步19-20
- 2、 权利与自由20
- 3、 进取精神下的民族主义理论20-23
- 第三章 梁启超新民思想对国民劣根性的剖析23-31
- 第一节 由新民思想看国民劣根性的本质23-26
- 1、 内心深处的奴性23-24
- 2、 公德的缺失24-25
- 3、 进取精神的缺失25
- 4、 爱国主义的缺失25-26
- 第二节 用新民思想改造国民劣根性26-31
- 1、 破除心奴,,解放思想26-27
- 2、 对国民道德的提升27-28
- 3、 培养国民的进取和冒险精神28-29
- 4、 爱国主义之上的民族国家观29-31
- 第四章 梁启超新民思想对国民品格素养的塑造31-39
- 第一节 对新型公民理想模式的定义31-34
- 1、 平民化人格思想的来源31-32
- 2、 平民化人格的个性发展32-34
- 第二节 培养新型公民的路径选择34-39
- 1、 新民人格的修养34-36
- 2、 新民人格教育36-37
- 3、 用民主和自由熏陶新民人格37-39
- 第五章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时代价值及历史局限性39-45
- 第一节 新民思想的时代价值39-41
- 1、 对个人价值的肯定39
- 2、 一种全新的人格起点39-41
- 第二节 新民思想的历史局限性41-45
- 1、 个人与群体关系的传统困境41-42
- 2、 社会民主制度缺失42-43
- 3、 经济条件的制约43-44
- 4、 对戊戌变法的反思而导致的局限性44-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1-5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42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94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