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互联网时代的政党认同

发布时间:2017-09-30 22:23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的政党认同


  更多相关文章: 政党认同 互联网 政党政治


【摘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互联网的应用则成为现代国家政党政治的重要载体。互联网对政治社会化、政党文化传承、政党形象塑造等方面影响巨大。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世界各国的政党认同也发生了深刻改变,政党越来越去威权化,组织动员能力进一步遭到弱化,政党"明星"地位与影响力日益超过政党组织本身。一些政党为保持长久的竞争力,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变革,不断运用信息技术来推动政党革新,进而增强民众对政党的认同。这些措施对塑造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具有一定的启示。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政党认同 互联网 政党政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保持党的纯洁性研究”(12&ZD078)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资助项目
【分类号】:D05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人类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社会逐渐依循网络与自我之间的两极对立而建造[1]6。作为一种历史趋势,互联网时代的支配性功能与过程日益以网络的形式组织起来,已融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庄曦;;转型社会中网络行动舆论动员的结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 刘红凛;;从严治党 重在治吏——习近平从严治吏、建设廉洁政治思想初探[J];探索;2014年04期

3 徐行;杨鹏飞;;社会转型背景下政治认同与政党认同功能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3年10期

4 周敬青;;国外一些执政党获取民众认同路径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达;;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之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万资姿;网络伦理与既有伦理的差异与联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石国亮;;论政党价值观的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唐科;;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保守主义[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5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6 孙勇;刘庆丰;;科学发展观与政治合法性多元基础之构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孙景峰;王淑姣;;后冷战时代世界政党意识形态的嬗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沈正赋;;信息耗散模式与新闻真实性——兼论香农—韦弗“噪音”说和马莱兹克系统模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及其转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刘海超;;促进社会公正:利益协调的价值取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蓓;;浅谈数字博物馆的信息选择与利用[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慧军;;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则[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有学;汪来杰;;国家与政党:工具性选择与均衡性调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吕霓;;中国安全信息传播中的政治文明[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知鸣;;政府信息共享的行政法研究[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陆小聪;;论体育的符号意义及其社会功能[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8 于建嵘;;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9 陆俊;;论网络社会运动[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10 孙信茹;;传媒与民俗生活变迁——甘庄的个案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6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8 李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奕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人民利益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永木;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梁丽;“转基因水稻”事件网络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朱世昭;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万红霞;电视新闻软评论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梁爽;黑龙江省动漫产业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钊;体育组织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闫晨;我国视频新闻网站的议程设置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宝勇;;西方政党组织与政党认同的关系[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02期

2 王仁贵;;理性看待基尼系数[J];w

本文编号:950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950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7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