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01:31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摘要】:十八大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倡导平等、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党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和重视,而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稳步推进,社会正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普通民众的关注。关于正义问题的阐释中,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具有理论指导性,用它深邃的历史视角、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强烈的现实关切,为我们展开了社会正义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既有来自自然法学派和德国哲理法学派的理论铺垫,也有马克思身处的时代背景和革命活动的实践影响。从早期的诉求到后来的批判,由肯定到超越的态度,马克思对社会正义的理解和阐述发生过深刻的变化。马克思对社会正义的思考和理解,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历史演变过程,它符合马克思整体思想的发展变化轨迹。从论证过程来看,马克思运用了他最擅长的论证方法——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与此同时,马克思通过对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描述,展现了一个超越正义的社会形态。围绕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这一主题,本文在框架结构上采用“产生及发展——演变及确立——现状及价值”的结构模型来进行建构。 本文分三个部分进行了探讨和论述:第一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追溯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的渊源,理顺其产生及发展演变的过程。第二章阐明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重构正义,精神实质是批判正义,在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实现社会正义的途径,即超越正义,进入共产主义这一新的社会历史形态。第三章阐述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对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并探究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正义的基本路径。 综上可知,在当代中国,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对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社会正义问题,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助推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我们必须在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和思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路径,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环境,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关键词】:马克思 正义 社会正义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A811;D091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3
- 一、xO究背景与问题缘起10-11
- 二、研究意义11
- 三、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11-12
- 四、研究方法12-13
- 第一章 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的产生及发展13-29
- 一、正义、社会正义、马克思社会正义的内涵界定13-15
- (一)正义的内涵13
- (二)社会正义的内涵13-14
- (三)马克思社会正义的内涵14-15
- 二、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产生的渊源15-20
- (一)自然法学派是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之一15-17
- (二)德国哲理法学派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的形成17-19
- (三)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形成的实践渊源19-20
- 三、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的发展与演变过程20-29
- (一)马克思对传统正义思想的继承阶段20-22
- (二)由诉求到批判——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的认识转变22-25
- (三)由肯定到超越——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的态度转变25-29
-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的最终成熟及其科学内涵29-35
- 一、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的最终成熟29-30
- (一)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才能实现社会正义29-30
- (二)唯物史观是解决社会正义问题的出发点30
- 二、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的科学内涵30-35
- (一)马克思对劳动所得构成社会正义基础的批判31-32
- (二)马克思对分配方式决定社会正义的批判32-35
-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的当代价值35-48
- 一、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35-42
- (一)社会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36-40
- (二)实现社会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40-41
- (三)社会正义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41-42
- 二、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指导下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思考42-48
- (一)推动经济发展是解决社会正义问题的总前提43-45
- (二)完善分配制度关注弱势群体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着力点45-48
- 结束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目录52-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镰德;马克思正义观析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2 曹玉涛;论马克思对“社会正义”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段忠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征及其三个代表性成果[J];教学与研究;2001年12期
4 涂良川;胡海波;;论马克思的正义观[J];兰州学刊;2007年01期
5 谭德礼;;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公正思想的探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2期
6 洋龙;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之比较[J];文史哲;2004年04期
7 林进平;徐俊忠;;伍德对胡萨米:马克思和正义问题之争[J];现代哲学;2005年02期
8 林进平,徐俊忠;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正义观——兼谈马克思何以拒斥、批判正义[J];学术研究;2005年07期
9 何建华;;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与社会主义实践[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10 魏小萍;马克思主义与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话题——历史变迁后前东德学者的反思[J];哲学研究;2003年09期
本文编号:951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95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