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社会主义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0-02 05:08
本文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生态社会主义评析
【摘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生态社会主义发端于西方国家绿色和平组织发起的一系列运动,并在九十年代迅速发展,它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与解决当代生态环境危机之间的关系问题,为全球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人类重新理解社会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思维模式。它把人类与自然界的辩证关系作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将追求生态环境效益作为其价值理念,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具体展开来进行研究,其最终目标是力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有益于当代人类发掘重新审思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维视域。 论文主要从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实践基础、理论渊源及其形成发展逻辑展开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发生学探析,,对其兴起和演进过程进行梳理,并做出简要评析,为后面内容的详细展开奠定了基础。继而着手七大方面详尽地分析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展现出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最终倡导要从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入手,真正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运用联合劳动获得使用价值,使劳动最终得到真正解放。 接着以理论和实践作为考察的两大思维视域,主要从当代价值和历史局限性两方面展开了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评析,进行了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评价,有利于我们汲取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摒弃其糟粕,共有三条启示:“生态和谐价值观”为我们树立尊重自然的观念、践行保护环境的策略、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价值参考;“可持续发展观”对推动我国在社会范围内倡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互动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环境危机理论”既开辟了人们审视和谐社会的新的理论视角又为其充实了新的实践内容。 和谐社会理论自身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蕴含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自从党的会议首次正式在党的重要文件中提出明确的目标,并接着详细规定了二十八个字、六大方面的深刻内涵以来,继而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提出最终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发展目标,并重新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新的战略任务,将其写入党的重要历史文件,全社会就涌起了一股探讨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潮,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正积极投入到“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研究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充分挖掘其蕴含的理论精华,充分利用生态社会主义的有利因素,使其服务于我国的社会建设,无疑蕴含着十分有益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生态社会主义评析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91.6;D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1. 选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9-10
- 2. 概念界定10-11
- 3. 文献综述11-12
- 4.本文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12-13
- 5. 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13-14
- 第一章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发生学探析14-19
- 1.1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14-15
- 1.1.1 当代资本主义矛盾的日益深化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14
- 1.1.2 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在西方的信誉危机14-15
- 1.2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15-16
- 1.3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16-17
- 1.3.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16-17
- 1.3.2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论述17
- 1.4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逻辑17-19
- 第二章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举要19-33
- 2.1 生态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19-20
- 2.1.1 采用“混合经济模式”的发展理念19
- 2.1.2 实行新型民主政治体制的设想19-20
- 2.1.3 实现人的自由且全面发展的文化价值取向20
- 2.2 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20-21
- 2.2.1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共同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20-21
- 2.2.2 人与自然在相互交往中走向统一21
- 2.2.3 人与自然应实现和谐统一21
- 2.3 生态危机的制度原因21-24
- 2.3.1 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的二重矛盾21-22
- 2.3.2 资本积累与经济危机、生态危机的一致性22-23
- 2.3.3 解决二重危机的初步构想23-24
- 2.4 绿色社会变革的基本观点24-26
- 2.4.1 生态社会主义是绿色社会24
- 2.4.2 建立生态现代化的社会24-25
- 2.4.3 唤醒社会阶层的生态意识25-26
- 2.5 革命型生态社会主义对改良型生态社会主义的批判26-28
- 2.5.1 对科学技术改良方案的批判26-27
- 2.5.2 对资本主义生态经济的批判27
- 2.5.3 对资本主义生态哲学的批判27-28
- 2.6 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28-30
- 2.6.1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28-29
- 2.6.2 必须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生产与分配制度29
- 2.6.3 必须实行生态化生产29-30
- 2.7 生态社会主义的实现策略30-33
- 2.7.1 发现并激活生态系综30-31
- 2.7.2 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政党31
- 2.7.3 向生态社会主义过渡31-33
- 第三章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评析33-38
- 3.1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33-35
- 3.1.1 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价值33-34
- 3.1.2 生态社会主义的实践价值34-35
- 3.2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局限性35-38
- 3.2.1 以“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淡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36
- 3.2.2 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案36-38
- 第四章 生态社会主义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38-45
- 4.1 “生态和谐价值观”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价值参考38-40
- 4.1.1 坚持“整体论”立场,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39
- 4.1.2 生态正义与社会正义相统一39-40
- 4.2 “可持续发展观”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40-42
- 4.2.1 革新发展理念和创新发展方式40-41
- 4.2.2 构建环境伦理,为实现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41-42
- 4.3 “环境危机理论”为和谐社会建设增加了新的视角和新的内容42-45
- 4.3.1 将祛除环境危机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42-43
- 4.3.2 消除异化消费,倡导绿色消费模式43-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9-50
- 后记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周守敬,张和鸣;生态社会主义简论[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周穗明;西方生态运动的政治分野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当代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年01期
3 樊至光;与生态保护相联系的社会主义理论与运动[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7年04期
4 黄新华;论生态社会主义的“绿色政治学说”[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9年03期
5 熊家学,刘光明;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与发展态势[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4年02期
6 王立;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及其当代意义[J];党政论坛;2004年05期
7 刘保国;生态社会主义的经济观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8 桑玉成;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曾文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7期
10 赵树凯;;基层民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J];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莎;太空保护的价值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2 王增芬;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发展观及其中国意义[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年
本文编号:957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95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