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遣唐使与日本科技文化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试论遣唐使与日本科技文化的发展
【摘要】:唐代的中国整体处于繁荣昌盛时期,文化经济高度发达,军事政治稳定强大,灿烂深厚的文明吸引着周边许多国家。由于对外政策开放友好,客观方面给国际交流提供了良好环境,因此众多国家主动来唐学习交流。日本便是其中之一。渴求唐朝文化的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前往唐朝汲取先进文化,其活动之盛大,跨时之久远,即使纵观整个中日交流史,也难得一见。遣唐使对于学习唐文化,抱持着强烈甚至是疯狂的热情,一方面他们利用在唐期间拼命学习知识,一方面又通过购买、赠送、抄写等方式搜集大量的器物书籍,带回日本。也因此,唐朝时期的科技文化,也经由遣唐使传播到了日本,对日本的科技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多年来,中日两国学者从多方面对遣唐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著作论文比比皆是。然而,专门针对科技方面的研究,却寥寥无几;遣唐使对日本科技文化发展有何贡献,也无全面、整体、详细、确切的论述。本文从遣唐使的角度出发,对比日唐两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背景、陈述遣唐使团成员构成、探究遣唐使多次出使唐朝的目的与行程概况、考证遣唐使从唐朝带回的具体科技器物书籍与理论知识;依据现存古籍文献,对比多方资料著作,在前人对遣唐使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思考,辨明遣唐使在日本农业、手工业、建筑、医药学、天文历法等方面所作出的具体科技贡献,以及遣唐使对日本科技文化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本文致力于从科技层面出发,宏观、细致、全面、有条理地梳理出遣唐使在各个科技领域所作的贡献与影响。同时,也为今后遣唐使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并期望能对中日科技交流史研究作出微薄贡献。
【关键词】:遣唐使 唐朝 日本 科技 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2;K313.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一、引言9-17
-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9-12
- 1. 选题缘由9-11
- 2. 研究意义11-12
- (二) 研究现状12-14
- (三) 研究方法、思路与内容14-15
- (四)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15-17
- 1. 研究重点15-16
- 2. 研究难点16
- 3. 研究创新点16-17
- 二、遣唐使出使行程中的科技文化交流目的17-24
- (一) 日唐交流的历史背景17-18
- 1. 唐朝中国的历史概况17-18
- 2. 唐朝日本的发展概况18
- (二) 遣唐使行程概况18-20
- 1. 成员组成18
- 2. 出行次数18-19
- 3. 代表性人物19-20
- (三) 遣唐使出行的主要目的与科技交流目的20-24
- 1. 遣唐使派遣的主要目的20-22
- 2. 遣唐使行程中的科技取经目的22-24
- 三、遣唐使对日本科技文化的主要贡献24-33
- (一) 科技文化传播的内容与途径24-25
- (二) 遣唐使在日本各科技领域的具体贡献25-33
- 1. 农业25-26
- 2. 手工业26-28
- 3. 医学28-29
- 4. 建筑学29-32
- 5. 天文学32-33
- 四、遣唐使对后世日本科技文化的影响33-41
- (一) 遣唐使推动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33-34
- (二) 遣唐使推动工匠精神的手工业发展34-35
- (三) 遣唐使推动汉方医学的发展35-36
- (四) 遣唐使推动对称静雅的建筑学发展36-37
- (五) 遣唐使推动日本精准系统化的天文历法发展37-41
- 五、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6
- 图表出处46-47
- 谢辞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玉渠;;日本历次遣唐使任务差异刍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张万钧;遣唐使小考[J];学术论坛;1980年03期
3 何培忠;日本学者研究“遣唐使船”真相[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6期
4 实藤惠秀;柯文;;谈留学和翻译[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2年01期
5 王敬恒;;我见到的“女遣唐使”[J];航海;1983年01期
6 韦介夫;;评武安隆的《遣唐使》[J];历史教学;1986年08期
7 刘淑梅;遣唐使初探[J];史学集刊;1995年04期
8 孙宏;简论日本遣唐使[J];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02期
9 王仲殊;关于日本第七次遣唐使的始末[J];考古与文物;2000年03期
10 折敷濑兴,何群雄;“日出之君”的“遣唐使”——汉字文化东渡小史之四[J];语文建设;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勇;;中国史料描绘遣唐使形象[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2 夏应元;;关于日本平安时代遣唐使的次数问题——以高阶远成的遣唐为中心[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鲁 于承龙;遣唐使船演绎中日友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2 曹鹏程;想起遣唐使[N];人民日报;2010年
3 本报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世博“遣唐使船”港城起航[N];苏州日报;2010年
4 史诚;遣唐使开辟中日“书籍之路”[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谈燕;又见遣唐使 踏浪浮海来[N];解放日报;2010年
6 沈文凡;唐代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的诗歌创作[N];人民政协报;2003年
7 孙东民;遣唐使墓志轰动日本[N];人民日报;2004年
8 叶贵彬;“留学生”的历史背影[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记者 姜澎;日本在唐朝就向我递过国书[N];文汇报;2010年
10 ;轮廓中流转的绵长情谊[N];文汇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文哲;试论遣唐使与古代中日关系[D];延边大学;2010年
2 陈璐一;日本遣唐使研究述论[D];郑州大学;2007年
3 马云超;唐日关系研究五题:7-9世纪中日外交的发展与演变[D];南京大学;2014年
4 高媛媛;试论遣唐使与日本科技文化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张兴华;遣唐使中的留学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赵晓鸣;试析遣唐使停派的背景、原因及影响[D];延边大学;2009年
7 金光明;试论新罗遣唐使朝贡道的几个问题[D];延边大学;2010年
8 孔庆辉;唐代中国文献流传日本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孙一敏;9世纪中日文化交流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丁洁云;八世纪中日间的丝绸之路[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06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006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