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木龙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09:25

  本文关键词:《木龙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木龙书》 治河工具 李f 清口 黄淮交会


【摘要】:木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治河工具,首创自宋代陈尧佐。元代贾鲁治河也曾用木龙。然而木龙的做法没有流传下来,至明清年间,其形制已难查考。乾隆五年,高斌采用李f的建议,制设木龙,附于清口西侧御坝下,导引黄河北行,历见成效。乾隆十六年首次南巡,至清口阅视木龙,并赋诗奖励。李f献诗进颂,其诗颂并木龙图说、成规、纪略、题咏等,辑成一书,一并刊行,题为《木龙书》。 本文主要基于《木龙书》、相关河工文献、方志及宫中档案、奏折等,考证了《木龙书》的版本流传及成书年代,推定乾隆十六年南巡时,《木龙书》已编定完毕,刊刻年代应略晚于此。从目前知见版本来看,《木龙书》很可能只刻印了一版,各版本之间的差别仅反映在此后的装帧上。《木龙书》包括“恭迎圣驾南巡诗”、“木龙颂”、“木龙图说”、“木龙成规”、“木龙纪略”,前有乾隆御制木龙诗,后有题咏及跋。其中“木龙图说”和“木龙成规”是该书的主体,对木龙各构件的尺寸、用料、编扎方式等都有详细的规定,是研究木龙形制的基础,也为复原木龙提供了可能。本文深入研究了木龙各构件的用料、制作及作用,对木龙的具体编扎方式及其用缆、计算也作了分析,还探讨了其工料价格等项。 在仔细辨读《木龙书》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河工文献史料,回顾了木龙的治河实践及其形制的沿革,并通过木龙和传统河工的比较分析,对其治河功效也作了评价,得出结论,即木龙停淤的效果较为显著,而挑溜的能力有限,最后仍不得不在清口北岸陶庄开挑引河,导引黄河北流,使清口免于倒灌之患。 然而木龙自乾隆五年创设以来,使用不只清口一处,历时近百年。嘉庆十三年(1808)刊行的《钦定河工则例章程》有“酌定木龙成规”;《河工器具图说》成书于道光16年(1836),距李f初创木龙已近百年,仍有额设钩手,专备编扎木龙之用。乾隆六次南巡,曾多次亲临清口,阅视河工木龙,并指示河臣改扎添设。木龙的停淤作用生成淤滩,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黄河的流向。因此木龙在历代治河工具中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关键词】:《木龙书》 治河工具 李f 清口 黄淮交会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06
【目录】:
  • 第1章 引言9-18
  • 1.1 何谓木龙9-14
  • 1.1.1 木龙释义9-11
  • 1.1.2 清口木龙11-14
  • 1.2 研究背景及现状14-16
  • 1.3 研究目的16-17
  • 1.4 论文结构17-18
  • 第2章 《木龙书》的版本流传18-27
  • 2.1 《木龙书》版本流传18-22
  • 2.1.1 各书著录18
  • 2.1.2 李f、高斌其人18-19
  • 2.1.3 《木龙书》版本19-20
  • 2.1.4 各本收藏情况20-22
  • 2.1.5 《木龙书》成书年代考22
  • 2.2 他书关于木龙的记载22-27
  • 2.2.1 《清河县志》22-23
  • 2.2.2 《河工器具图说》23-24
  • 2.2.3 《南河成案》24-25
  • 2.2.4 《续行水金鉴》25
  • 2.2.5 《南河图说》25-27
  • 第3章 《木龙书》的内容结构27-32
  • 3.1 《木龙书》总体结构27-31
  • 3.1.1 《御制木龙诗》27-28
  • 3.1.2 《恭迎圣驾南巡诗》28
  • 3.1.3 《木龙颂》28
  • 3.1.4 《木龙图说》28-29
  • 3.1.5 《木龙成规》29-30
  • 3.1.6 《木龙纪略》30
  • 3.1.7 《题咏》30-31
  • 3.1.8 《跋》31
  • 3.2 《黄大王事迹全志》31-32
  • 第4章 木龙形制32-51
  • 4.1 木龙各构件32-43
  • 4.1.1 木龙全图32-33
  • 4.1.2 木龙底层并二、三层横梁式33-34
  • 4.1.3 第四、五层龙骨边骨式,第六、七层横梁式34-35
  • 4.1.4 第八层密铺纵木式,第九层横梁二木排扎式35-36
  • 4.1.5 天平架式36
  • 4.1.6 地成障式36-37
  • 4.1.7 系缆直柱式37-38
  • 4.1.8 天戗式38-39
  • 4.1.9 地犁式39
  • 4.1.10 眠车式39-40
  • 4.1.11 大戗式40
  • 4.1.12 逼水木式40-41
  • 4.1.13 水闸式41-42
  • 4.1.14 股车式42
  • 4.1.15 辘轳架式42-43
  • 4.1.16 冰滑式43
  • 4.2 《木龙成规》所载木龙形制43-49
  • 4.2.1 龙身各面层43-46
  • 4.2.2 工料价值46-47
  • 4.2.3 木龙形制47-49
  • 4.3 木龙的沿革49
  • 4.4 李约瑟理解的木龙形制49-51
  • 第5章 木龙治河实践51-57
  • 5.1 木龙创制的背景51-52
  • 5.2 历次治河实践52-57
  • 5.2.1 清口北岸陶庄52-53
  • 5.2.2 安东西门及他处险工53-55
  • 5.2.3 添建木龙工程55-57
  • 第6章 结论57-61
  • 6.1 木龙治河功效57-59
  • 6.1.1 木龙与埽工的比较57-59
  • 6.1.2 陶庄积土59
  • 6.2 评价59-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
  • 声明64-65
  • 附录A 《木龙书》注释65-88
  • A.1 木龙书总目65
  • A.2 御制木龙诗65
  • A.3 恭迎圣驾南巡诗65-67
  • A.4 恭进木龙颂67-68
  • A.5 木龙说68-71
  • A.6 题定河工木龙成规71-80
  • A.7 木龙纪略80-81
  • A.8 木龙题咏81-87
  • A.9 跋87-88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88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童庆钧;《木龙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24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024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1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