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诉讼回避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明朝诉讼回避制度研究
【摘要】:中国古代诉讼回避制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大约萌芽于东汉时期,隋唐时期正式形成,历经宋元之后,明清时期走向成熟。明朝诉讼回避制度沿袭于前代,既有继承,同时又有创新。伴随明朝日趋完善的司法制度,小大之狱日渐被朝廷所重视,这就为明朝诉讼回避制度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诉讼回避制度从本质上讲不同于以前的籍贯回避、亲属回避、科举回避等。这一制度主要是为了避免官员徇私枉法,以达到整顿吏治的目的。明朝诉讼回避制度包括籍贯回避、听讼回避、亲属回避和监察回避等。其特征主要有回避人员广泛性,几乎适用于所有官员;回避原因多样性,主要包括亲近关系回避、籍贯关系回避和其他关系回避;回避责任明确性,规定了应回避而没有回避的官员承担相应的责任。就明朝诉讼回避制度影响而言,其承前启后,对清代诉讼回避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同时,对防止官员徇私枉法,任意妄为,促使他们秉公办案和廉洁自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对现代诉讼回避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诉讼回避制度是为明朝专制政权服务的,它无法在根本上遏制腐败,因此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关键词】:明朝 听讼回避 审理回避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一、绪论7-11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及意义7-8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三)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10-11
- 二、明以前诉讼回避制度11-15
- (一)诉讼回避制度的概念11-12
- (二)诉讼回避制度的历史沿革12-15
- 三、明朝诉讼回避制度15-24
- (一)司法诉讼制度15-16
- (二)诉讼回避制度内容16-22
- (三)回避特例22-24
- 四、明朝诉讼回避制度的特征24-27
- (一)回避人员广泛性24
- (二)回避原因多样性24-26
- (三)回避责任明确性26-27
- 五、明朝诉讼回避制度的历史评价27-32
- (一)回避制度的历史进步性27-30
- (二)回避制度的历史局限性30-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7
- 致谢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河;我国古代官吏回避制度概述[J];领导科学;1995年08期
2 沈友;略论我国古代官吏任用的回避制度[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汪全胜;立法回避制度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邱小玲;;任官回避制度 古人怎么做[J];国学;2014年03期
5 刘战;清朝的回避制度[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6 刘伟;;略论清朝官吏任用的回避制度[J];科技风;2008年21期
7 温显贵;回避制度考略[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郗鹏;试论清代前期科举回避制度[J];南开学报;2004年01期
9 伊格;;清代南部县官的回避制度[J];四川档案;2006年02期
10 高洁;管窥宋代回避制度[J];秘书;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生发;;试论在我国建立鉴定人宣誓制度的现实性和必要性[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2 陈峥宇;;上市公司的董事回避制度——建立还须健全[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零度;明确利害关系 刚性执行回避制度[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2年
2 吴应海;选任“责任督学”应实行回避制度[N];检察日报;2013年
3 刘金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中国古代官场的回避制度[N];人民法院报;2014年
4 苗鸣宇;古代职官回避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刘武俊;重庆版的立法回避制度值得推广[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6 舒圣祥;立法回避制度彰显程序正义[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7 记者 滑玉珍 通讯员 杜莉红;北京法院落实回避制度不打折扣[N];人民法院报;2000年
8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陈保中;无法回避的回避制度[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司马空;落实回避制度减少徇私舞弊[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
10 金鑫;古代任官回避制度的启示[N];中国改革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成;论法官回避制度的价值[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文思斯;我国地方行政领导任职地域回避制度执行的政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杨雪艳;明朝诉讼回避制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宇;地域回避制度初探[D];湘潭大学;2007年
5 张广岭;对论诉讼回避制度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李大鹏;中国地方主要官员地域回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7 李振男;论我国无因回避制度的构建[D];苏州大学;2008年
8 华婷;论我国无因回避制度的构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张华;论我国仲裁回避制度之完善[D];广东商学院;2012年
10 翁彤彦;诉讼回避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46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04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