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荒政著作价值刍议
本文关键词:传统荒政著作价值刍议
【摘要】:悠久的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社里,在自然灾害频发背景下,先人不断深化对自然灾害的思想认识,同时,在与之长期抗争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临灾救灾及灾害防备经验。这些思想认识和经验反映在厚重的荒政著述,不仅真实地记录了灾后黎民生活,也揭示出众多凝聚鲜血的救荒法则。无疑,这些浸透着先贤智慧的救荒举措、思想与救荒制度,是华夏文明不断进步的阶梯。进一步研究、总结和借鉴这些文献史料,研究自然灾害及灾后民生保障,探寻繁荣经济之路,反思灾害救济和进行灾害制度性建设,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关键词】: 灾害 荒政著作 文献史料 价值
【分类号】:K206
【正文快照】: 人类在不断改造、征服自然和自身进化过程中,创造出璀璨夺目的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人类也清醒地发现,大自然无时无刻、无不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可以说,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不断承受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侵袭,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与此同时,也开始不断认识和了解自然灾害,进行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明方;;救荒活民:清末民初以前中国荒政书考论[J];清史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华;;淮河流域汉唐时期蝗灾的时空分布特征——淮河流域历史农业灾害研究之二[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2 邱云飞;孙良玉;;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史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3 邓振镛;倾继祖;黄蕾诺;奚立宗;徐金芳;;干旱对农业危害的特点及其减灾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4 于德源;北京历史灾荒的研究价值[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5 耿长林,田家怡,潘怀剑,窦慧;我国古代灾害问题研究面面观[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潘怀剑,田家怡,窦慧;我国现代灾害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李辉;略论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末北方地区地震灾害的基本情况与特点[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李辉;;试论北朝时期水灾发生的特点[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袁冬梅;;宋代江南地区流行病考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郑利民;民国后期湖南自然灾害频仍原因初探[J];船山学刊;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振镛;吕世华;文小航;黄涛;黄蕾诺;奚立宗;董安祥;徐金芳;;干旱与高温热浪的区别与联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卜风贤;;历史农业灾害风险评价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3 谢永刚;李岳琴;高建国;;灾后重建的“中国模式”研究[A];2011-2012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兴;森林生物灾害管理与法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韩颖;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捐赠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严文;减灾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李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卫崇文;先秦时期应对灾异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卜风贤;周秦汉晋时期农业灾害和农业减灾方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8 苏新留;民国时期水旱灾害与河南乡村社会[D];复旦大学;2003年
9 王亚利;魏晋南北朝灾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李军;灾害危机与唐代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铁丽;先秦时期黄河水患述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秀红;姚碧、汪志伊的《荒政辑要》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侯军伟;宋代安全生产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白燕斌;明代晋北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国珍;清代陇东地区自然灾害与农耕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桑京京;渭河下游历史时期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义正;清代盛京地区自然灾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王连营;论宋代赈济制度[D];山东大学;2011年
9 乔琦;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功能微生物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徐元德;1935年水旱灾害与救济[D];安徽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唱春莲;北京图书馆藏明代祁彪佳著作探究[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8年02期
2 姜守鹏;清代前期捐纳制度的社会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1985年04期
3 卜风贤;中国古代救荒书的传承和发展[J];古今农业;2004年02期
4 卜风贤;邵侃;;中国古代救荒书研究综述[J];古今农业;2009年01期
5 邵永忠;;历代荒政史籍述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高建国;;灾害学概说[J];农业考古;1986年01期
7 赵晓华;;清代赈捐制度略论[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赵晓华;;晚清的赈捐制度[J];史学月刊;2009年12期
9 鞠明库;;试论明代的荒政史籍及其价值[J];天府新论;2008年06期
10 彭世奖;;治蝗类古农书评介[J];广东图书馆学刊;198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永忠;二十世纪以来荒政史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03期
2 邵永忠;;历代荒政史籍述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曹琳;许颖;;浅述清代荒政程序及措施[J];学理论;2009年15期
4 张洁;;论古代荒政之赈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7期
5 门娜;;浅论明代荒政的弊端[J];科技创业家;2013年06期
6 谷文峰;郭文佳;;清代荒政弊端初探[J];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7 叶珊;;从两宋之际灾荒状况看其救荒及荒政思想[J];文教资料;2011年28期
8 王刚;西汉荒政与抑商[J];中州学刊;2000年05期
9 王卫平,顾国梅;林则徐的荒政思想与实践——以江苏省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农史;2002年01期
10 李亚光;;论西周的荒政理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邵永忠;;历代荒政史籍概说[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兆裕;;明代荒政中的报灾与匿灾[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3 郑二红;盛邦跃;;试析徐光启的荒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李志鸿;;试述朱熹的荒政思想和荒政实践[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王璋;“善政”何以“猛于虎”:制度困局与清代山西荒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郑南;明朝兴亡:跳不出的荒政死结[N];光明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高昌 刘茜;重视防治灾荒的历史经验[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倪玉平;清代救灾制度之“荒政”[N];中国社会报;2008年
5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倪玉平;谈清代的“荒政”[N];北京日报;2008年
6 李文海;灾难锤炼了我们民族的意志[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亚光;周代荒政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安徽;唐宋荒政思想探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2 何巧芝;明代荒政思想探讨[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3 傅振宇;宋代荒政变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邹文;清代(1840年以前)荒政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宫大伟;论清朝的荒政制度[D];山东大学;2009年
6 黄平芳;六朝荒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余飞勇;生员与明代荒政[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志航;宋代荒政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9 吕颖超;俞汝为《荒政要览》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宋凤英;六朝荒政[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24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24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