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凉政权与淝水战后的河西政局
发布时间:2017-11-07 05:07
本文关键词:后凉政权与淝水战后的河西政局
【摘要】:后凉政权是十六国后期氐族吕光在河西地区建立的地方性割据政权。淝水战后,前秦政权统治土崩瓦解,北方地区出现了割据纷争局面,河西地区走向独立发展道路。苻坚派遣吕光征伐西域诸国,获胜东返凉州,利用梁熙集团分裂有利情势,成功争取前秦派遣流官支持,从而取代梁熙掌握河西地方控制权,奠定了后凉政权建立的基础。略阳吕氏家族大规模入迁河西地区,吕光以此为契机整合了河西境内氐人力量,奠定后凉政权氐族本位政治的坚实基础。吕氏家族成员掌握从中枢到地方各级政治军事权力,建立起吕氏宗族政治体制。中枢官吏兼任地方职官,是后凉政权行政体制重要特色之一。随着凉州地方势力升降变化,推动了后凉政权“本土化”发展趋势,后凉政权民族性弱化和地域性加强,实现从“民族本位”向“地域本位”缓慢转型。吕氏家族出身陇右略阳氐族酋豪家庭,而河西地区并非汉魏以来氐族活动的核心区,加之与前秦政权的历史渊源关系,吕氏统治集团制定以河西为根本,挥师向东经略陇右的战略决策,频繁发动兼并西秦政权战争,最终演变成“河南之战”发生。“河南之战”失败,河西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出现后凉政权分崩离析及诸凉并峙混战的格局,打断后凉政权“本土化”进程,氐族本位政治色彩更加浓厚。吕光死后,吕氏家族为争夺最高统治权,频繁政变,杀伐不已,动摇了后凉政权统治河西地区的基础,使其迅速走向灭亡。这时期,凉州地方势力经历长期抑制、沉寂后,利用“河南之战”后河西地区纷乱动荡的政治形势迅速崛起。通过频繁而复杂的分化、重组过程,形成新的内部凝聚,开始活跃在淝水战后的河西政治舞台。河西著姓大族和凉州少数民族两股势力初步汇合,并在诸凉政权胡汉联合体制内进一步融合发展,其所构成二元化政治格局取代前凉时期河西著姓大族控制河西政权的一元化政治格局,延续长达五十余年之久,直至北魏拓跋氏兼并北凉政权才告结束。河西著姓大族和凉州少数民族势力的崛起、斗争、联合历史过程,构成淝水战后河西政治格局演进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线索。北凉沮渠蒙逊灭亡诸凉政权,整合河西地域胡汉政治力量,完成重建河西地方社会秩序的历史任务,进而奠定北魏政权实现中国北方地区统一的地域基础,开启北朝历史发展的新进程。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光宇;;淝水战争[J];历史教学;1961年10期
2 汤勤福;从民族自觉意识看“淝水之战”性质问题[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李程;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于不得人心[J];江汉论坛;2002年09期
4 蒲宁;;积极防御 决战制胜──评淝水之战中东晋的决策[J];科学决策;2006年10期
5 姜楠;;对淝水之战的重新解读[J];黑龙江史志;2011年04期
6 邹锦良;龚世豪;;二十年来淝水之战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7 李季平;论淝水之战[J];史学月刊;1957年05期
8 幸熙;从《淝水之战》,
本文编号:1150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50954.html